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学习贯彻二十大 云岭青年逐梦录】本科就发SCI?云南小伙在「玩」一种很新的东西…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0日 22:45:40  来源: 云南网

  “作为一名95后,我们成长在祖国高速发展的时代。靠高消耗、高污染支撑的高速发展显著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然而这样的高速发展模式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损伤。生活在昆明滇池湖畔的我出生时就没有了机会目睹五百里滇池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的风采,取而代之的是空阔无边被蓝藻侵占的水体。小时候的我就为滇池的污染深感痛惜,似乎从那时起,我的心理就种下了保护生态的种子。”谈起初心,邓巍说道。

  2016年夏天,邓巍被大理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录取,同年,他进入了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在杨晓燕教授的微生物实验室学习微生物学基本操作,参与推进两个微生物生态学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闲暇时,邓巍总会到洱海边散心,洱海的美景让人心醉,可是他却想到如果不保护好洱海,终有一日“滇池的遗憾”将再次上演。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大理,作出了“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指示,邓巍立刻联想到用所学微生物知识解决湖泊污染问题,于是他便开始构思为污水治理提供思路。2017年5月在杨晓燕教授的指导下,邓巍的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滇池高效聚磷菌的筛选及其效果研究”获得了立项,他想从磷污染严重的滇池底泥中筛选能够用于污水除磷的微生物,为污水治理提供菌株资源。

  水华和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磷含量密切相关,在磷污染严重的滇池可能就存在具有富集磷或降解磷的微生物,把这些微生物筛选出来加以研究或许能为污水除磷提供新的思路,为保住绿水青山贡献一点点力量。于是邓巍按照滇池磷污染分布地图跑遍了滇池湖滨带的每一个角落,调查了滇池污染情况并采集了滇池水体和底泥样品,回到实验室开展了研究。一年后,他幸运地分离到了可以降解有机磷的解磷菌和可以从污水中去除无机磷的聚磷菌。大学生科研基金顺利结题并且获得了二等奖。

  在此基础上,邓巍及其团队的创新创业项目获批立项2018年云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重点项目,在项目支持下,团队开展了污水除磷实践尝试。“我作为负责人带领团队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磷聚离”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商业计划书,并参加了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两年多的努力下,邓巍获得了云南省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云南省第四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创青春”云南省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并获得了云南省科技厅10万元项目资助和大理州环保局的支持。

  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问题也在邓巍脑海中挥之不去。“我们只能被动的处理污水吗?用菌剂和除磷工艺处理污水虽然解决了一时之急,但是如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呢?自然界中存在能够处理污水的微生物,它们分布在哪里,为什么没有自行完成污水净化呢?湖泊污染真的只与湖泊本身有关系吗……”问题接踵而至,邓巍告诉自己:不能就此停止脚步。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进一步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论述,邓巍意识到,要整体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必须要从生命共同体出发。湖泊不是孤立的,它与山水林田草密切相关,所以看到湖泊污染就只针对已经被污染了的湖水去净化只可以解燃眉之急而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如果能够把山水林田湖草这个集合生态系统联系起来研究,阐释清楚整个集合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理解了生物多样性如何形成和如何维持、生物资源如何分布、如何保护与利用,我们才能整体的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所有生态问题。”邓巍茅塞顿开。

  于是,在东喜玛拉雅研究院院长肖文研究员的指导下,邓巍转移研究中心向更宏观的微生物生态学发展,开展了微生物相互作用、微生物群落构建、微生物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在这一研究方向上,邓巍主持的1个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个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2个实验室开放项目,参与的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个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顺利结题。为了回答在不同坡向的山体上微生物是否会有分布格局,东西朝向和南北朝向的山地间微生物的分布有何不同?邓巍及其科研团队在苍山采集了样品,对一种既是捕食者又是分解者的特殊微生物——捕食线虫真菌开展了研究。“坡向的尺度差异对捕食线虫真菌空间分布影响”一文就阐释了捕食线虫真菌在不同坡向间的分布差异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这篇文章于2019年发表在我国生态学顶刊《生态学报》上。

  在研究过程中,团队又发现,全球诸多研究者都在试图说明微生物分布如何随海拔变化而变化的问题。他们在全球各地对各种微生物展开了研究,得到的许多结果都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现象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邓巍及其团队又在高黎贡山和苍山分别采集了样品,探究有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一研究矛盾的产生。“Sampling methods affect nematode trapping fungi biodiversity patterns across an elevational gradient”一文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报道。研究结果表明,采样模式和采样区间的选择均影响了捕食线虫真菌海拔分布格局;采样规划是造成当前海拔分布格局研究混乱的原因之一。这篇文章于2020年初发表在英国BMC Microbiology上。

  2020年9月,邓巍继续在大理大学生态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继续进行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研究生阶段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微宇宙实验探究微生物多样性格局的机制。邓巍用树叶、滤纸和泡菜坛作为微宇宙模型,逐一拆解了灭绝、异质性、资源、扩散、边缘效应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塑造。逐一检验了微生物种面积关系(SAR)的形成机制。目前在此方向已经有3篇SCI论文产出。2021年,邓巍带领由17位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同学组成的团队以泡菜为微宇宙模型开展了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研究,两年多以来团队内已经有9篇学术论文被食品科学、微生物学和生态学期刊接收。在此方向上2位本科生、2位硕士研究生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答辩。

  虽然科研论文发表了,但邓巍表示,这仅仅标志着刚刚开启了科研之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保护在生态学理论研究上还要继续深入开展。“我当前所做的不过是从堵在生态学发展的城墙上用指甲扣下了一点点墙皮,更多的人共同努力之下我们才可能打赢这场生态保护与利用的硬仗。”邓巍说。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提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的重要定位,也是国家赋予云南的重要使命。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而滇西北三江并流区又是云南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区域,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但是由于山高谷深、林密路远,许多科学研究团队无法深入滇西北内部,造成了滇西北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却十分缺乏调查研究的现象。在这里的研究十分困难,但是总要有人来做。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邓巍所在的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立足于东喜马拉雅地区,面向三江并流区开展区域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工作。十余年间一批一批东喜人的足迹遍布滇西北三江并流区人迹罕至的高山峡谷,自西向东跨越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从南到北覆盖亚热带到寒温带,由低及高兼顾海拔梯度,逐次建设山地生态系统监测网络。在东喜玛拉雅研究院的支持下,2018年,邓巍作为发起人成立了大学生实践创新协会,整合大理大学观鸟协会、大理大学科技协会和大学生实践创新协会成立了东喜玛拉雅实践创新群,组织百余名大理大学本硕学生开展学术科研和创新创业活动,并出任秘书长至今。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创群本科生已发表SCI论文近10篇,中文核心论文数十篇,本科生主持国家、省级双创项目近百项。邓巍说:“我为是东喜人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也将继续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三江并流区生态保护的需要而奋斗,用青年的力量打好生态保卫战。”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一批又一批的云岭青年,紧紧围绕云南“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积极传播生态理念,主动投身生态实践,自觉倡导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彩云之南正从愿景变为现实。

责任编辑:郭小煜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