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医药作为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具有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临床经验、药物体系、疗法系统。与中医药一样,是具有原创优势的卫生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1983年即被国务院列为‘藏、蒙、维、傣’四大国家重点扶持的民族医药之一独立发展。”与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副院长玉腊波交谈,她开宗明义地对傣医药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及展望。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民族医药的重视和发展,傣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特色优势尤其突出、临床疗效不断提升,群众对傣医药服务的获益感更加明显。
我们了解到,目前西双版纳州已基本建成了以州傣医医院为龙头,县级中傣医医院为枢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支撑、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民间民营傣医药诊所及机构为补充的四级中傣医药服务体系。州内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均设置了中傣医科(馆)。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3.1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傣医药服务。2018年成立的西双版纳傣医医疗集团,共有71个成员单位参加,傣医药的队伍不断壮大。
在谈到傣医药科研成果取得新突破时,玉腊波很是兴奋:“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州傣医医院)自成立以来,先后挖掘整理7000多个傣医传统经方,编撰出版傣医专箸50余部,发表论文300多篇,傣医睡药疗法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傣医药科研项目90余项,其中获奖33项。傣药制剂处方发明专利9个,有‘国药准字’批复傣药制剂36个,傣药院内制剂43个,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报18个傣医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制定的九项傣医适宜技术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验收。”
“西双版纳作为旅游城市,傣医药如何主动融入州委、州政府文旅康养的既定目标,保障人民健康,扩大傣医药的影响力?”很明显,玉腊波平常就早已进行了系统性的思考:“不久前,州委、州政府发布《西双版纳州生物医药(傣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其中提出推动大健康产品开发及运用。要加快药食同源产品研发、傣药保健产品和衍生产品的研发,筛选20个以上具有开发潜力的品种,以功能食品的形式进行产品开发,打造‘药食同源’系列绿色食品。引进具有雄厚实力和丰富经验的企业,依托傣医药的传统特色诊疗和服务,打造集研发、示范、产业、体验和孵化一条龙大健康产业示范区。”
“这是挑战,也是机遇。结合工作实际,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傣医药独有、跨境、领先、基础扎实、体系成熟、空间巨大、区位特殊的优势,借用西双版纳与湄公河流域国家‘民族同宗、文化同源’的地缘关系,建设西双版纳傣医药国际交流中心,搭建澜湄区域传统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推动以云南傣医药为原创主体的傣医药国际标准的开发与制定,使傣医药成为面向澜湄区域各国的主体传统医学体系,充分发挥傣医药的凝聚、辐射及带动作用,将傣医药作为我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抓手,开发以傣医药为特色的大健康产业。”玉腊波说道。
云报全媒体记者 马喆 戴振华 夏方海 殷洁
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 杨林凯 杨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