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云视角】致追光者|心之所向 一往无前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30日 11:31:00  来源: 云南网

 
 
 
 
 
 
 
 
 
 
 
 
 
 
 
 
 
 
 
 

2023年5月30日

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每一次科学探索

都始于一束心中的光

它们因相同的志向、相同的信仰

交织汇聚成精神的火炬

进而照耀出大地的明亮

心怀国之大者,矢志国之重器

云南有一批又一批科技工作者

传承着青年理想之灯

发出信念之光

肩负重任、潜心科研

用爱国情怀、学术造诣和科学态度

在祖国大地上结出了一个个科技创新的硕果

 
 
 
逆境中的科学之光
 
 
 
 
 
 
 
 
 
 
 
 
 
 
 
 
 
 
 
 
 

      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被迫南迁长沙,但长沙连遭日军轰炸。1938年2月,一千多名师生兵分三路向昆明进发,徒步1300多公里,横穿湘黔滇三省,历时68天。同年4月,三路师生在昆明会师,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旧址

      西南联大以“刚毅坚卓”的精神,培养出了一批科学领域的杰出人才。

(左)杨振宁 邓稼先 杨振平合影

 

      西南联大师生担任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1949年)27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154人(学生80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其中杨振宁、李政道2人获得诺贝尔奖;

      赵九章、邓稼先等8人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

      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联大人的优秀,不仅在于学习,更在于那崇高的精神领域。

      尽管耳边久闻炮火之声,但依旧沉心于学术,以报祖国。

西南联大纪念碑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们

心系祖国、不畏艰难、奉献新时代

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传递着科学精神,点亮精神火炬

 
 
 
 
用科研力量守护“植物王国”
 
 
 
 
 
 
 
 
 
 
 
 
 
 
 
 
 
 
 
 
 

  孙汉董是我国著名的植物资源和植物化学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云南这个“植物王国”里,孙汉董院士乐此不疲地从事着植物化学和新药开发……他的团队从植物中寻找到了一个又一个珍宝。

孙汉董。视频截图

    几十年来,孙汉董院士率领的研究团队,系统研究了我国唇形科香茶菜属、红豆杉科、五味子科、伞形科、樟科及地衣类等科属。从中分离、鉴定了3000余个单体化合物,并阐明了这些植物的部分化学物质基础。

    还发现了新化合物1400余个,丰富了天然化合物的内容。

孙汉董院士。

  孙院士团队还率先发现并阐明了冬凌草活性成分,推动了冬凌草作为抗炎、抗癌药物的开发应用。

  他曾说:“我们这个行当是动手科学,不能单纯按照八小时来计算上下班,需要全身心投入。八小时出不了科学家。”

 
 
 
 
“医药之花”在云岭大地绽放
 
 
 
 
 
 
 
 
 
 
 
 
 
 
 
 
 
 
 
 
 

   

      她带领团队先后主编《云南天然药物图鉴》等专著6部22卷1191万字,第一次对云南的天然药和民族药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填补了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及民族药的研究空白。

部分专著。

      在这其中,她和团队成员采集标本1万多种10万余份,拍摄原生态彩色照片约16万张,准确鉴定412科1720属4392种天然药物,对70种重要药物资源深入调查和生产区划,对40个主要云药之乡种植药材含量检测……

朱兆云工作照片。

      2012年,朱兆云带领团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30多年的职业生涯,朱兆云始终坚守在民族药研发一线,为我国民族药的研发奉献着毕生心血。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农民院士”
 
 
 
 
 
 
 
 
 
 
 
 
 
 
 
 
 
 
 

 

“农民院士”海报 图片来源于央视网

      40年来,朱有勇扎根云岭大地,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视频截图

      2015年起中国工程院开始对澜沧县实施定点帮扶。7年时间,朱有勇走遍了澜沧县的村村寨寨,推广种植林下有机三七11629亩、冬季马铃薯17000亩。培养了2200余位致富带头人,户均增收近万元,探索出一条科技扶贫新路径。

朱有勇。记者 赵黎浩 摄

      2021年,朱有勇团队在澜沧举办了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竹产业、茶产业等培训班10个,共招收600名学员。

      他潜心科研、科教报国,扎根云岭大地。“农民教授”成为朱有勇最钟爱的光环。

 
 
 
 
在“云端”的航天事业奋斗者
 
 
 
 
 
 
 
 
 
 
 
 
 
 
 
 
 
 
 

       5月30日上午,我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在此次出征的3名航天员中,桂海潮来自云南。“以前,‘航天员’这三个字对我来说既神圣又遥远,我也曾经梦想着有一天能把自己热爱的科研工作搬到太空去。”

航天员景海鹏(右)、朱杨柱(中)、桂海潮在出征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桂海潮瞄准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深耕,不断取得国际顶尖的学术成果,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不少成果对工程应用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航天员选拔过程极其严苛,对身心综合素质都是极大的考验。经过重重筛选,桂海潮从约2500名候选对象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三批18位预备航天员中的4名载荷专家之一,也是唯一来自高校的载荷专家。

云南籍航天员桂海潮

      桂海潮说:“在航天员大队的门口,有一位特殊而神圣的‘哨兵’,不管白天黑夜、不管刮风下雨,它都矗立在那里。它就是‘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这8个大字。它时刻激励着我们刻苦训练,为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总有人

向往更遥远的彼方

他们薪火不息

凝聚与传承着科学精神

然后再一次

点亮更多的梦想与心光

致敬各行各业的每一位科技工作者

致敬心中的每一束光

部分综合自人民网 云南发布 云视新闻

策划:吴珺

编辑:杨茜 刘曦靓

设计:王娜

 

责任编辑:杨茜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