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团结兴边看文山丨一台纺织机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30日 21:48:40  来源: 云南网

  走进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民族服饰产业创业园,记者见到了回乡创业的沈广娇。此时的她正坐在纺织机前织布,梭子来回穿梭,织布机发出古老的嘎吱声。别看这台纺织机有点破旧,它可是大有来头。

供图

  今年33岁的沈广娇来自马关县夹寒箐镇,年幼时由于家里田地较少,农闲时节,沈广娇的母亲不得不靠手工制作帽子、头帕等民族服饰补贴家用,供养孩子上学。一来二去,沈广娇的母亲手艺日益精湛,无论是花纹的配色还是拉线的技术在当地都小有名气。名气大了,订做的人也多了起来,老式的纺织机又大又长,为了方便操作,沈广娇的父亲亲手制作了一台新式的纺织机,从此,家庭式小作坊越办越红火。

供图

  染线、拉线、上机纺织、手工缝制,每个工艺流程都由沈广娇的父母一手操办,制作出来的帽子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就这样,沈广娇的父母就靠着那台纺织机和手里的技艺供她和弟弟上完了大学。

  2012年,大学毕业后的沈广娇一直在外地工作,曾经辗转广东、天津、北京多地工作的她深感在外漂泊的不易。“我在外一直从事文员的工作,工资也不高,还时常会被裁员,在外漂泊的日子感觉没有归属感,还照顾不到孩子。”回忆起在外上班的日子,沈广娇眼里闪烁着泪光。虽然辗转各地,但沈广娇心里一直有一个创业的梦想。

  2023年,马关县加快推进民族服饰产业发展,通过组建专班,建立了民族服饰产业创业园,助推马关服饰产业发展。乘着这股东风,不少从事民族服饰行业的带货主播、个体工商户、批发零售商、服饰设计人等纷纷落户产业园区,沈广娇也是其中之一。“从小爸妈就是靠着这个技艺把我们生养长大的,我不想让这门技艺失传,政府为我们提供这个平台之后,我更加有信心了。”

  入驻产业园区之后,沈广娇把她父亲在十多年前亲手制作的纺织机也带到了产业园,染线、上机纺织……沈广娇从父母手里学习手艺并加以创新,进入产业园不久后就发展了一批新客户。

供图

  沈广娇给她的店铺取名为“米来来壮纺阁”,“壮族话里的米来来翻译成普通话是有很多的意思。”沈广娇笑着说,“未来我希望带着我爸制作的这台纺织机经营好这个店铺,把民族服饰的制作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我们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

  文山州新媒体采编中心项目组记者:张晓依 张麟 

  云报全媒体记者:刘宇丹 张文峰 马喆 杨吉娟

  马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侯廷秀 牛世婷

责任编辑:杜诗雨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