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有声海报|野生菌的“英文名”你都知道吗→jier~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1日 14:23:00  来源: 云南网
 
 
 
 

雨季已至

云南人期盼许久的

野生菌也陆续冒头

鲜得人放不下筷子

吃饱喝足时

别忘了充盈头脑

从小吃到大

这些野生菌的“英文名”你掌握了吗?

让小编带你“认真”学习一下

jier的相关知识吧~

01
牛肝菌

点击听读音

  全世界的牛肝菌目约有1300种,而在云南省就有226种以上。牛肝菌种类多,味道鲜美,云南人主要食用的只有熟悉常见的几种,部分有微毒,大名鼎鼎的见手青就是其中之一,只有彻底炒熟了才能吃,否则很容易中毒。

02
干巴菌

点击听读音

  外表朴素的干巴菌,从价格就可以窥见其地位。生长在松林间,带着松树的清香,风味独特,香气浓郁,爱的人把它推上野生菌排行顶端,不爱的人只觉奇怪。要吃干巴菌,择洗需费一番工夫,不然少不了一口泥沙。激活风味秘诀是和辣椒一起炒,越辣菌越香。

03
青头菌

点击听读音

  在整个菌子季里,都能看到青头菌的踪影。青头菌菌盖呈淡雅的灰绿色,菌柄雪白。一到雨季,就能看到人们在提篮里铺上几片蕨菜叶子,把青头菌摆满了市场。因为产量大,价低味美,青头菌在餐桌上的出现频率也更高,是人们最想念的“家”的味道。

04
鸡枞菌

点击听读音

  在野生菌中,鸡枞无疑是“鲜美”的最佳同义词。鸡枞质细丝白,采摘时,会把埋在土壤里的假根也挖出一些,仔细刷走泥土,手撕成细丝,煮炒俱佳;炸成鸡枞油,又是另一种鲜香,吃过的人必念念不忘。鲜美无毒,在云南各地均有产出,对食客可以说十分友好了。

05
大红菌
点击听读音
  在毒蘑菇识别技巧里,很重要的一条是:色彩越艳丽,毒性越大。大红菌却是个例外,色泽红艳但没毒,其肉肥厚,与鸡、鸭或者排骨等各种肉类熬汤味道更佳。打破野生菌圈“刻板印象”的大红菌,其实也在悄悄提醒我们,不要轻信那些颜色朴素的“伪装者”哦!
06
奶浆菌

点击听读音

  奶浆菌或许是那种见一次就忘不掉的菌子。将其掰开,会流出牛奶一样的汁液,果然菌如其名。奶浆菌对孩童有着特别的吸引力,捣蛋的孩子急于探索自然的奇妙奥秘,不一会就把一筐奶浆菌掰得乱七八糟,少不了一顿“跳脚米线”。

07
扫把菌

点击听读音

  扫把菌名字平平无奇,长得却令人惊艳。颜色常见的有米色、粉色、黄色、紫色几种,形态如珊瑚,野蛮生长的扫把菌捡拾极易,因此也不由得走到了野生菌底端,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炒、烩、炸、熘,煮、煨、蒸、炖,在山间与炉灶间皆夺目,美就完了!

08
松茸

点击听读音

  中国境内只有少数地方有松茸生长,其中香格里拉出产的品质最佳、数量最多。但是松茸原先在云南人的餐桌上其实并不常见,人们认为它除了形状有几分像鸡㙡,味道并不怎么样。

  后来,在国际上的风靡,也让它独特的风味被广泛接受。高端的食材只需要简单的烹饪,对松茸来说,复杂的烹饪步骤是多余的,保留本质才是最佳打开方式。

07
毒菌

点击听读音

  轻则腹泻,重则死亡,“见小人”可不是什么趣事。

  “红伞伞白杆杆”就是毒菌?没有那么简单!有的毒菌十分朴素,有的甚至和可食用菌十分相像。不熟悉的菌子不要捡,新手朋友们最好从正规市场购买。

!
 
食用小贴士
 
 

最后,小编还要温馨提示

野菌虽鲜美,品尝需谨慎

面对毒菌的层层伪装

一定要擦亮“火眼金睛”

不熟悉的菌子不捡不吃

不因猎奇心理故意中毒

 

菌子种类要熟

菌子要做熟

中毒后自救技巧要熟

谨记“三熟”口诀

方能安全快乐享受美味

  部分内容参考《菌中毒》 聂荣庆 著

  策划:吴珺

  编辑:沐贞

  海报:李亭亭

责任编辑:沐贞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