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队配有老挝牌照,装载着香蕉、西瓜等农产品的货车穿越国门,缓缓驶入磨憨口岸边民互市场,停靠在进口交易区,正静待严格的检验程序。与此同时,一侧的综合服务大厅内,边民合作社代表正在智能自助申报机前认真地为进口货物进行报关。大约二十分钟后,审单结束,工作人员现场检查货物并放行,货车出场,将货物运往二级交易市场。
这是记者9月5日在磨憨口岸新边民互市场看到的繁忙景象。
边民互市出口交易区。高祎祎 摄
中国磨憨口岸与老挝磨丁口岸接壤,是中老两国最大的公路口岸,也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各国重要的陆路大通道。为满足各国人民自由贸易的需求,这里曾设立卡口式互市贸易点,为边民设置固定交易场所,但缺乏规范的管理模式,边民利益无法得到较好的保障。2017年,磨憨设立了首个边民互市场,通过场所式的管理模式,海关监管作业场来规范贸易行为。“场所式的管理模式对货物的质量、来源地、证书等多方面进行严格把控,由海关监管查验,对于进口货物,如果不合格的话会将货品退回。”勐腊磨憨边民互市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刘浩宇介绍。
随着沿边开放潜力被深入挖掘,边境贸易不断扩大,边民通关需求增多,提升通关效率、扩大运输能力成为了磨憨口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自2020年以来,磨憨开始推动边民互市转型升级的改革,项目于2020年9月开工建设,用地总面积125.6亩,是原互市贸易场面积的2.5倍。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综合办公大楼、进出口交易及驳货区、监管一体化仓库、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熏蒸库及焚烧间、卡口机房及场所信息化工程、场地道路及互市场围网等基础设施。2022年11月15日,升级后的新边民互市场正式启动运营,成为昆明市托管磨憨镇后首个建成验收的重点项目。
“以前通关申报需要现场排队,货车出场可能要花一两个小时,现在只需约二十分钟就可以出场,我们通过‘边互通APP’,在家用手机就能完成选购和买卖,同时也能提前进行集中申报,等货物运到后,只需委托代办到现场审单,海关查验后就可以出场。”正在办理审单的曼庄村村民李泰勇说道。
边民互市场项目以磨憨口岸为依托,采纳全新的数据模式,建立起了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贸易货物流、资金流、现金流的高度整合和统一管理。在“上云”数据的辅助下,申报过程更加高效和精确,真正实现了提速增效,发挥了边民互市场稳边固边、富民兴边的作用。同时,通过深度发展边民互市线上交易和跨境结算,成功打造了磨憨口岸数字贸易的新亮点。
云南网记者 李熙临 实习记者 高祎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