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
寒冬,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口大雪纷飞,冷风刺骨。一辆辆满载货物和游客的车辆经过隧道,驶向千山环绕的独龙江乡。
独龙江峡谷山水蔚蓝,草木菁菁。草果地、民宿客栈、田畴林间人影幢幢,独龙族群众严寒不猫冬,为来年的丰产丰收忙碌着。
共同富裕新征程上,独龙江乡姹紫嫣红,生机勃发。
清晨,独龙江乡巴坡村民木利胜开上新买的小汽车,到县城采购花盆,他要在春节前把自己的庭院重新打扮一下,与家人朋友高高兴兴庆新春。
“现在到县城也就2个多小时的路程;以前翻山越岭六七天才到得了。”木利胜说。
高黎贡山绵延千里,担当力卡山高耸入云,中间相距百余里的独龙江峡谷,便是独龙族唯一的聚居地。 千百年来,峡谷幽深,雪山阻隔,独龙族人过江靠溜索,出山攀“天梯”,狩猎捕鱼、刀耕火种。2008年,全乡人均纯收入只有805元。
开通出山路,过上好这日子,是独龙族人民千年的梦想。
1999年,简易崎岖的独龙江公路通车,千年宁静的独龙江,叩响了山外世界的大门。水电站、新学校、新医院和手机信号基站等基础设施一步步得到完善和提升。但受大雪阻隔,每年11月到次年5月,暴雪封闭了高黎贡山海拔3672米的南磨王垭口,独龙江峡谷与世隔绝,成为孤岛,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
2014年,随着一声爆破巨响,长达6.68公里的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独龙族终于彻底摆脱大雪封山与世隔绝的历史。
得到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的喜讯,习近平总书记及时作出重要批示,希望独龙族群众“早日实现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独龙江乡各项建设按下“快捷键。”
2017年9月,独龙江乡全面启动脱贫攻坚、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整体素质、基础设施、特色小镇、旅游发展、基层党建8大巩固提升行动。其中,对通往县城的独龙江公路进行了安全防护加固及路面修复,有效防止积雪、落石、山体滑坡等潜在隐患,通畅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通往6个村委会的乡村公路通了硬化路,村民招手有车来,抬脚进车门。
一路通达百业兴。马库村村民搬到舒适美丽的新马库安置点,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建起了国门医院、为民服务大厅、图书室。退役回乡的唐小聪用积攒了几年的积蓄买了一辆面包车,起早贪黑,跑起了马库到乡政府的客运,妻子金买香参加了乡里的“乡村导游人才”培训后,在房前屋后种上了花草、菜园,办起了农家乐,日子越过越红火。
乡村振兴征程里,独龙江喜讯连连。2022年4月,成立了现代化建筑公司;5月,35千伏联网工程正式投运;7月,7个5G基站正式投入使用;12月,建起现代化草果加工产业园;2023年7月,建起了3个充电桩,新能源车、网约车开进独龙江峡谷。
如今,独龙江内联外畅的道路交通体系加快形成。一条条生产路蜿蜒进山,一对对“草果溜索”向密林延伸,50余座各类跨江大桥飞越独龙江天险, 江畔密林汽笛声声,工业品进村道路拓宽了,农产品出山路通畅了。 昔日边远穷困的独龙江,如今车来人往,新楼林立,绿树环绕,焕然一新,走向万象更新的春天。
傍晚,巴坡村党总支书记木京龙与村民们还在半山草果地里忙碌着。
去年,因气候原因许多草果地减产不少。木京龙带头领着群众砍除老枝条,挖地清沟,准备春天进行草果补植补种。
草果丰收
经过几年努力,巴坡村草果种植面积达24000亩,年产值已超过453万元。人均草果收入超过5000元。
“草果是我们共同富裕的金果银果。”木京龙说,独龙人的“银行”,就在满目青山上。
孔当村草果种植大户肖成东从最初的一两亩试种,到现在的50多亩,10年来,随着草果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2022年,肖成东家仅草果种植收入就达6万多元。目前,独龙江乡草果种植面积达8.3万亩。2022年,草果产量2000余吨,产值1500多万元。
“轮歇烧荒、刀耕火种、广种薄收”曾经是独龙族群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独龙江党委政府立足山地、林地资源优势,逐绿而行,发展以草果、黄精、重楼、花椒、核桃为代表的生态产业,走出了一条“不砍树、不烧山”也能增收致富的路子。
66086亩草果、1640亩重楼、8700亩花椒、8000亩核桃遍布独龙江两岸山脊坡地。莽莽群山,成为生金产银的“绿色聚宝盆”。以往只会种苞谷、洋芋的独龙族群众,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赚钱产业。
“美丽的独龙江是我的家乡,这里山清水秀,山林里到处都是花……”茂密的山林里,中国最美护林员李玉花和村民们唱着歌儿在巡山。
“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生态环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这个理念在独龙江乡深入人心。”独龙族“老县长”高德荣说。近年来,随着独龙江乡迈上发展快车道,当地生态环境没有被破坏,而是变得更好了。
2022年,在乡党委政府引导下,广大独龙族群众以江边的鹅卵石、山里的水冬瓜树为主材,按照村寨地形地貌、各家庭院样式,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庭院,打造“一步一景”美丽宜居新家园。
“每天有二三十个游客来住宿、观赏风景。”村民白忠平的“心梦圆”客栈,是独龙江乡的网红打卡地。沿江客房,用鹅卵石修建的庭院,家门口的菜园子,游客抬头赏雪,低头看江,乐不思归。
新时代,独龙族群众跑运输、做电商、当导游,收入来源实现了多样化,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生活蒸蒸日上。全乡有宾馆、酒店14家,农家乐、民宿、客栈37家,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从2014年的2236元增长到2023年的18244.1元,1104人拥有机动车。
“这10年,独龙江沧桑巨变,成为人人向往的诗和远方。”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李雪涛说。
寒冬,独龙江峡谷美丽如画,热潮涌动。
贡山县委常委、独龙江乡党委书记和文宝带着乡村干部钻进山林,加固“草果溜索”、生产路。
乡村振兴中,独龙江乡干部群众一张蓝图绘到底,抓产业、抓人居环境提升、抓旅游发展,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只争朝夕的实干作风,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牵挂、殷殷嘱托落实到田间地头。迪政当村委会主任木春龙开上车,带着村民到天境酒店学习旅游服务技能。“要想实现长远增收,就得多发展几个产业,多一份保障。”
群众载歌载舞,歌颂新生活
蜿蜒入林的乡村公路上,木利胜和村民们忙着搬运腐殖土,栽花种树,装点庭院,准备迎接春节长假外地游客的到来。
“10年来,独龙江最喜人的变化是传统生产方式和独龙族群众思想观念的改变。”和文宝欣慰地说,“清理内务、环境美化,学说普通话,当建筑工人、做农产品经纪人的越来越多了。”
道路通达、产业兴旺、环境美丽,日子香甜。但独龙族人民没就此止步,他们唱着歌儿,感恩实干,建设更加幸福美好的家园,守护祖国的边疆。
“共产党好,共产党好,共产党是人民的好领导,说得到,做得到,全心全意为了人民立功劳……”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迪政当村党群活动室开展“一周三”活动,纹面女李文仕用普通话唱起了《社会主义好》,唱出了独龙族人民团结一心、幸福前行的心声。
云南网记者 李寿华
图片除署名外,由贡山县融媒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