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社会热点 >> 正文
文化周刊丨“明文第一”归有光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19日 10:50:04  来源: 海南日报

原标题:文化周刊丨“明文第一”归有光

金满楼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因为这一句,很多人记住了《项脊轩志》这篇文章,也记住了归有光这个名字。归有光生于江苏昆山,但嘉定占据了他近半生的时间,震川文脉也由此流传。

归有光像。资料图

《项脊轩志》 明文经典

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开甫,别号震川、项脊生。在他8岁那年,母亲丢下几个年幼的孩子与世长辞,年仅25岁。由于对母亲的印象并不深刻,《项脊轩志》主要通过母亲身边一位婆婆转述而来,婆婆常指着项脊轩内的某处对归有光说:“某所,而母立于兹。”又说:“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话未说完,两人忍不住相继而泣。

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项脊轩志》属于“忆语体”散文,也就是现在说的回忆性散文,如《秋灯琐忆》《浮生六记》等都属于此类。“忆语体”散文的主要特点是以当下回忆往昔,在穿越时空隧道、今昔对比之下,读者难免有一种时光飞逝、物是人非的感伤与共鸣。

项脊轩只是一个小书斋。“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文章头一句,归有光不经意地说:“项脊轩,旧南阁子也。”这句看似闲笔,其实不然。在文章最后一段,归有光回忆妻子魏氏:“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一私语既是呼应之笔,同时也显露了夫妻两人的亲密与情趣。

除了《项脊轩志》,归有光还有另一篇短文《寒花葬志》,其中以妻子的婢女为主角,曰:“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这篇文章虽短,但同样勾画了他们夫妻与丫头之间其乐融融的温情一幕。

归有光的散文风格朴实而感情真挚,既博采唐宋诸家之长,又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围绕项脊轩这一小小书斋,归有光写出了家族变迁后物是人非的寂寥与无奈,同时又用寥寥数笔将祖母、母亲和妻子的点滴过往娓娓道出,尤其最后托物寄人的“枇杷树”一句,更是击中人内心的柔软角落,读之令人泪目。

时光残酷,淡语深情;尺水兴波,短章圣手。明代大儒黄宗羲对归有光的文章十分推崇:“震川之文一往情深,故于冷淡之中自然转折无穷,一味霁兀雄健之气都无所用也。”归有光一向被称为“明文第一”,清代《古文观止》里收录了他两篇文章,这篇《项脊轩志》虽未入选,但它应该是最打动人心的一篇。

后世刊行的归有光全集书影。资料图

九赴公车 困顿科场

归有光生于当地大族,其曾祖父归凤是明朝成化年间的举人,后于弘治年间选调山东成武县令。归有光的祖父归绅和父亲归正从小都刻苦读书,但由科举而仕的道路十分坎坷,两人均以布衣终老。

与祖、父辈相比,归有光自幼聪明过人,他9岁成文,10岁时写就洋洋千言的《乞醯论》,乡人为之讶异。年及弱冠时,归有光在童子试中以院试第一的成绩补苏州府学生员,可谓春风得意。不过,在乡试这关,归有光却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了,他五赴南京应试,每次都榜上无名,铩羽而归。直到35岁那年,归有光终于以乡试第二的成绩中举,一洗前耻。

然而,更悲催的还在后面。中举之后,归有光在之后的25年中,8次入京会试而不售。直到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已是花甲之年的归有光终于中榜为三甲进士,他的科场生涯才算终结,堪称中国科举史上的极端案例。

历经千辛万苦才获得从政资格后,归有光的仕宦生涯也很短暂。最初,他被派往浙江长兴为县令,后因得罪上司而被迁为顺德通判。隆庆四年(1570年),在大学士高拱、赵贞吉的举荐下,归有光任南京太仆寺丞,后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实录》。隆庆五年(1571年),归有光因病去世,享年66岁。

归有光殁于南京太仆寺丞任上,故世人称之为“归太仆”。南京太仆寺是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六年(1373年)设置的官署,主要掌牧马匹,以备军需。有意思的是,南京太仆寺不在南京而在安徽滁州,归有光并未真正上任,却写下了著作《马政志》流传后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归有光在安亭时曾对太湖水利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搜集相关水利文献,撰成《三吴水利录》四卷。隆庆三年(1569年),名臣海瑞在对吴淞江进行大规模疏浚时,就采纳了归有光的治水设想。

文脉赓续 震川书院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35岁的归有光首次会试落榜后,带着妻儿徙居嘉定安亭读书讲学。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是,他这一呆就是25年。从35岁讲学到60岁中进士,归有光把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都交给了安亭。

归有光讲学期间,“四方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海内称震川先生,不以名氏”。在他的教诲下,安亭一带人文荟萃,有“(隆庆朝后)天下文章萃于嘉定,归有光之真传”的盛誉。在他的学生中,有科举登第者如李汝节,有治经学者如傅逊,有文学见长的如张应文、张应武等。

清代,据说道光皇帝读到《项脊轩志》一文而大为感动,这时江苏巡抚陶澍正好进京述职,道光皇帝向他问起归有光后世情况。后来,陶澍亲至安亭寻访,得知归有光在此讲学的业绩后,于是奏请道光皇帝御批建造震川书院。道光八年(1828年),震川书院在归有光原讲学处重建。

震川书院占地约12亩,西与千年古刹菩提寺相连,东与因澍相通,门首题“震川书院”4个篆字,院内“归公祠”供奉归有光像,上有匾额“继韩欧阳”。

清末新政时期,清廷宣布废科举、兴新学,震川书院也于1903年改为震川小学堂。1905年,又由小学堂改为中学堂兼设师范,开设国文、算术、物理、体育、美术等新课程。如今,震川书院旧址为上海嘉定区震川中学。(金满楼)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