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承载着历史,凝结着记忆
是看得见的民族精气神
是摸得到的文明根与脉
新春佳节,甲辰龙年
让我们走进云南省博物馆
穿越千年记忆
探寻云南“龙”迹
踏入历史长河
感受文物魅力
↓↓↓
滇中礼乐 千年绕梁
当出土于湖北随州的曾侯乙编钟被称为古代“乐器之王”时,在云南省博物馆“文明之光——青铜时代的云南”展厅里陈列的一套铜编钟却鲜为人知。它因和“滇王金印”同墓出土,被称为“滇王编钟”。
滇王编钟钟体呈椭圆形,上宽下窄;纽呈半环形绳纹壮,口平齐;钟面饰对称双龙纹,近唇处饰一圈云纹和绳纹。器物造型规整,纹饰华丽,大小依次,气度不凡。
“钟面两侧各铸的四龙很讲究,均为两足三趾,有一足距,长耳,无角,圆睛,颊旁有髭须状物,龙身饰以条纹、点纹,近唇边一周装饰有卷云纹。”据云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樊海涛介绍,纹饰明显带有汉文化风格,是滇文化与汉文化融合的产物。
祈财纳福 天上人间
在我国东汉时期,摇钱树在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西南地区流行。因该器物上装饰大量方孔圆钱而被学术界命名为“摇钱树”。摇钱树在结构上分两部分:陶制或石雕的基座和插于树座的青铜树。树的部分又可分为树干和枝叶。
枝片装饰图案多样,主要的有:凤、西王母、龙、羽人、射弋等。云南省博物馆馆藏摇钱树的树叶为龙饰。
瓷绘青龙 乐动祥云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约有七千年历史。相传埙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古时候,人们常用绳子系上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鸟兽。有的球体中间是空的,抡起来一兜风能发出声音。后来人们觉得挺好玩,就拿来吹,石流星慢慢地演绎成了埙。埙最初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为陶和瓷制。
雕梁画栋 游龙灵动
“素胎瓷”是指陶瓷以生坯入窑一次性烧造而成。该龙船仅龙尾可拆卸,雕刻的是龙舟上宴客的场景。船上塑有人像33尊之多,每尊人物高约6厘米,塑工精细,人物形象各异。舱外7人,或坐或站,意气风发。舱内帝王左手捋胡,五指分明,怡然坐于中央,身后有侍女、士大夫若干。
整件龙船镂雕精致,集建筑、人物与瓷塑艺术于一体,精美绝伦。龙鳞、胡须纤毫毕现,屋檐、亭角的风铃在风中轻颤,仿佛可以听到“海上生明月”的吟咏。
龙腾流云 玲珑剔透
此象牙镂雕艺术品是由大小二十八层空心球体连续套成,每一层都可以活动,球体与球体之间的缝隙比头发丝大不了多少,每个球体用手轻轻触动,可以自由地向各个方向转动。球体外层镂空透雕了六条姿态各异、盘旋交错的龙。它们须髯飘动,鳞爪飞舞,或相互盘绞,或两两相对,或昂首奋鬣,欲冲天际,盘绕飞腾在流云之中。
在雕刻内层球体时,工匠面临着手指伸不进去、眼睛看不清落刀的情况,全凭传到手上的震动感觉和声音来控制。该作品充分展现了工匠向极限挑战的气魄和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错彩镂金 吉祥如意
这件傣族头饰呈“二龙戏珠”造型,另有花瓣、鱼等具有吉祥寓意的装饰;龙眼、龙身等部位镶嵌了几十枚精巧的红蓝小料珠,其下扣有链坠,生动而富有灵气,展现了傣族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国家之魂
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
龙行龘龘,福气绵绵
云南文物中的“龙”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勾勒出彩云之南的文化长卷
甲辰龙年,新春之际
祝福大家新的一年
龙腾虎跃
直上青云
策划:罗蓉婵 吴珺
编辑:郭建丽 杨茜 实习生:刘莹
设计:李亭亭
资料来源:云南省博物馆、云岭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