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娘在赶制绣品
“我希望各级政府加强政策支持和宣传推广,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和彝绣产业的传承创新力度,促进彝绣产业发展壮大。”连日来,全国人大代表、牟定县杰鲁彝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金瑞瑞一边准备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一边忙着对接广州、上海的彝绣订单。
2012年,金瑞瑞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接力母亲传承彝族刺绣技艺,创办了杰鲁彝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努力,她所经营的公司发展壮大,带动本地绣娘1000余人就业。2013年至2023年,公司绣娘人均月收入从563元增加到3180元,人均年收入2万元至4万元不等。“是彝绣成就了我的创业梦,也带动了身边更多的绣娘背着娃、绣着花、养着家,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金瑞瑞说。
家住楚雄市的黄永兰脊柱变形侧弯,从小就只能借助拐杖走路。2020年,在残联等部门的关心下,卡莎莎刺绣艺术有限公司向她伸出了援手,从一针一线开始,工作人员耐心指导她学习彝绣技能。如今,黄永兰的彝绣技艺越来越精湛,还在公司组织的电商直播培训中学会了快手、抖音等自媒体直播,推销彝绣产品,月收入也增加到了6000多元。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像金瑞瑞、黄永兰一样依靠彝绣技艺成功创业、就业的绣娘越来越多,这得益于楚雄州对彝绣这项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活化传承利用。目前,全州从事彝绣产业的绣娘已达5.7万人,2022年全州彝绣产业实现增加值2.45亿元,2023年实现增加值2.75亿元,带动2000多名残疾绣娘就近就业。
小小绣花针,绣出了亿元大产业,挑起了万人就业大民生。
去年以来,楚雄州科学制定彝绣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按照一项产业、一个班子、一套政策、一抓到底的模式,组建起由楚雄州委宣传部牵头的彝绣特色文化产业工作专班,制定出台了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37条措施和加快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1+1+N”政策体系,积极构建“宣传部门拓市场、宣传委员当点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绣坊”的工作落实机制。制定了全国首个以“楚雄彝绣”为代表的手工刺绣标准,统一定价标准、刺绣工艺、追溯体系,维护绣娘权益,申报“楚雄彝绣”区域公用品牌,保护楚雄彝绣知识产权。为全州彝绣企业和广大绣娘搭建起更高层次、更广区域、更多渠道的彝绣产品展示销售平台,为全国民族刺绣产品研发生产、集中展示、线上线下交易创建了示范平台。目前,楚雄州规上彝绣企业达13家,命名首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彝绣工作站13个,建成彝绣车间77个、绣坊260个,培育彝绣经营户538户。
在楚雄州委宣传部的统筹下,楚雄州建立起以彝绣产业发展为主营业务的文化发展集团公司、彝绣产业联合会,彝绣产业专班各成员单位形成了强有力的政策合力、工作合力。楚雄州人大持续监督《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服饰保护条例》的执行,楚雄州政协充分聚合各行业各领域力量助推楚雄彝绣产业发展,人社部门积极向国家、省相关部门申报《云南省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开发项目——彝族手工刺绣工艺制作》专项证书,扎实开展绣娘培训,培养认定彝绣领域“兴楚名匠”17名,楚雄州彝绣产业发展逐步形成“区域有园区、县县有企业、乡乡有车间、村村有绣坊”的发展格局。
云南网记者 吕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