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社会热点 >> 正文
迎盛会 看履职丨全国人大代表李学武:以花为媒 美美与共 让牡丹为发展“增色添香”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2日 09:30:02  来源: 大河网

原标题:迎盛会 看履职丨全国人大代表李学武:以花为媒 美美与共 让牡丹为发展“增色添香”

原料研磨、镂空捏花、颜料釉色、釉烧成型、装饰刻印……繁杂工序之后,瓷上花开,让经典永恒“绽放”。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李学武就生长在这片土地上,一直以来他对陶瓷与牡丹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经过潜心研究与探索实践,李学武创造出了牡丹瓷,让“永不凋谢的牡丹花”成为现实。

起源:底蕴深厚 历史悠久

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盛世,繁花似锦,灿烂辉煌。“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无人不为牡丹花姿而倾倒,“国色天香”名副其实。

“牡丹历史悠久,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长达4000多年,已形成四大种群、十大花型、九个色系,品种多达1000多种。”李学武介绍,“早在唐代,牡丹就被日本遣唐使带到日本,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如今,牡丹的足迹已经遍布世界各地。牡丹走向世界,见证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开放的民族,对传承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象征:繁荣昌盛 幸福美满

国花是代表国家形象的花卉,是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气质、文化传统、国民精神、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的名片。

“牡丹花是繁荣昌盛和幸福美满的象征;同时,牡丹的傲骨精神也代表了新时期中华民族在新征程上持续奋斗的精神气质。”李学武说。

产业:浑身是宝 富民之花

洛阳以牡丹闻名,大力发展“鲜花经济”,牡丹从“富贵之花”变为了“富民之花”。

李学武认为,牡丹浑身是宝,在观赏、食用、药用等方面具有很好的经济效应、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生产加工销售链条日益完善,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洛阳市洛阳牡丹保护与发展条例》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围绕牡丹一、二、三产发展,对产业发展重点、市场导向、平台打造、龙头企业培育、交易流通、文旅文创发展等作出规定,为牡丹产业发展的全链条、全环节提供制度保障。

本次上会,李学武准备提交“让中国陶瓷重回世界陶瓷巅峰”等建议,“以花为媒,美美与共,让牡丹为发展‘增色添香’。”李学武说道。(王紫仪)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