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将培育文明风尚作为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的重要内容,自2023年10月以来,通过“四举措”在全社会树立文明之风、诚信之风、包容之风、友善之风、淳朴之风、勤劳之风,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全力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鲁甸样板。
以文明实践为带动,涵养文明之风。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将文明礼仪、诚实做人、容人之短、善待社会、勤恳劳动、勤奋好学等方面内容的宣讲宣传纳入文明实践活动范畴,坚持把“六种良好风尚”纳入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利用“文明大讲堂”等载体,每月组织开展“文明、诚信、包容、友善、淳朴、勤劳”六种良好风尚宣传活动,广泛开展活动427余场,让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
以宣讲队伍为依托,汇聚文明之力。“石榴宣讲团”“后浪宣讲团”“巾帼宣讲团”及县委宣讲团宣讲队伍、基层宣讲队伍结合“百县万村宣讲”,将“文明、诚信、包容、友善、淳朴、勤劳”六种良好风尚纳入宣讲范围,针对不同领域和群体,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开展宣讲活动80余场次,提升干部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以学校教育为抓手,塑造文明之魂。教体部门牵头,各学校坚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高师德涵养。以“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为目标,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师生文明素养提升行动”等主题活动12场次,着力提高师生文明素养、提升学校文明程度、改善育人环境、发挥教育社会功能。
以脱贫致富为目标,厚植文明之根。驻村工作队和挂联单位充分发挥帮扶、引导作用,以“扶志扶智”为目标,坚持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群众树立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让村民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选树脱贫致富典型、产业致富带头人72人,通过“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鲁甸县融媒体中心 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