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追风逐花 爱在大理|巍山:一针一线,布艺生花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6日 10:57:14  来源: 云南网
视频:巍山县融媒体中心 周诗洋

  手捻针线,色彩鲜艳的布料在手中翻转,一针又一针。

  随着针线与布纠葛,布料变得有棱有角,再将精致绝美的刺绣、香气浅淡的药草纳入布帛,彩色的布条便化作一个宠物摆件,或是一朵扎染玫瑰。

通讯员 田维星 摄

  这是巍山布扎,带着温度,翻山越岭,流散在每一个角落,自带浪漫气息也不失美好祝愿。

  布扎,又称布艺,是以布、绸、绢、缎等为材料,通过剪、缝、绣、挑、扎、拼等技法制作的一种民间传统工艺品。无论是造型还是配色,布扎都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每逢端午节,当地的孩子们还会在胸前佩戴布扎,用以驱邪镇恶。

李丽 摄

  在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巍山布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春丽开了一家布扎店,取名“阿依布玛”。从事布扎制作近十六年来,她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的布扎新品,书写专属布扎的独特浪漫。

李丽 摄

  刘春丽出生在巍山县南诏镇开南村,她的奶奶是当地缝制布扎的好手。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刘春丽对布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学做一些简单的物件,并和奶奶到古街上售卖。

  16岁时,刘春丽进入当地的扎染厂工作。在从事染工、车工、缝纫工的时光里,刘春丽练就了布扎手艺功底,也让她更加坚定地选择从事钟爱的布扎工作。

周诗洋 摄

  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每一个布扎小物件都有它独特的语言。在布料的选择以及彩线的搭配上,通过注意原色的对比,能给人以热烈明快的感觉;在造型上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可以弥补布扎在造型上的局限,使布扎在稚拙中透出可爱……心灵手巧的刘春丽,让一块普通的布有了灵性,所生产的香包、动物挂件等各种布扎产品形象生动,工艺精细,吸引了不少消费者。

供图

  “一个布扎产品看着简单,但要做得更好、做得更精细,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工艺,才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如何让传统的布扎物件更贴近生活?刘春丽也在不断探索全新的创作模式。

李丽 摄

  通过外出培训、钻研学习,刘春丽不断提升布扎的配色、刺绣等技能,并结合地方特色与时代印记,大胆地创新开发新作品,使古老的技法与习俗有新的含义和更广泛的观赏性。

李丽 摄

  在她的巧手之下,彩色的布条被编织成各式手链,加上扎染花朵的点缀,曾经简单的五彩绳被赋予了更多的生命力。成功设计出布扎系列的耳环、手链、卡包、钥匙扣、胸针等日常用品,也深受年轻人喜欢。“只有紧跟市场的步伐,不断创新创意,才能够继续向前走。”刘春丽说。

李丽 摄

  “阿依布玛”在彝语里有着心灵手巧之意。如今,在巍山,越来越多的人被刘春丽的巧手吸引,纷纷加入布扎制作。大伙儿不仅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也保证了布扎手艺生生不息。刘春丽的布扎产品也销往北京、上海、重庆等省外旅游城市,越走越远。

通讯员 田维星 摄

  一块布,一根线、一个针脚,小小的布扎一点点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缝合,又在每一次的针线穿引间,轻声细语地道出无数祝福,绽放成一朵朵别样的花。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丽 赵丽槐 马喆

责任编辑:沐贞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