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社会热点 >> 正文
文化周刊 | 文昌陵水知县卫晞骏:十载宦游归未得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9日 12:40:03  来源: 海南日报

原标题:文化周刊 | 文昌陵水知县卫晞骏:十载宦游归未得

■ 阿紫

海南古代外地能吏中,有一位才子名声不显、当过文昌陵水两县知县的卫晞骏,曾殚精竭虑续修乾隆《陵水县志》。

韩城少年谓神童

卫晞骏,字卓少,雍正元年(1723年)出生于陕西韩城北原的渚北村,乾隆十五年(1750年)举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甲戌科进士;他的父亲卫苌是雍正甲辰科(1724年)举人,曾任栖霞知县,升通判。父子二人皆为举人出身。

陕西韩城位于黄河之滨,龙门山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历朝各代,名人辈出,司马迁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明清两代是韩城历史上文化教育发展的盛世之时,科举取士者达800余众,其中进士就有90多人。

清代乾隆《韩城县志》科举表中,有卫晞骏考取功名的信息。阿紫 供图

卫晞骏少年时在韩城就有“神童”盛名。他幼时读私塾时为应对教书先生临考,即时拟的一副对联,至今仍然在家乡广为流传,“庄列东西,郭田井亩八家地;谷分上下,柳翠杨青三月天”,因为对仗工整,平仄有序,并巧妙嵌入了韩城所属的8个村庄名,成为韩城百姓津津乐道的故事。

不辞劳苦修县志

卫晞骏少年得志,才华横溢,却因性格耿直,不善钻营,在官场上的升迁不尽人意。起先,他在江南的仪征县当县令,先后耗时三年筹集创建书院的经费,发动当地盐商捐资兴建乐仪书院,高资聘任学者沈廷芳担任书院山长,使当地文风蒸蒸日上。奇怪的是,这样一位热心教育而且做出成绩深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却为上级所不喜,被参劾后降级调往琼州,先于文昌任县令,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秋天调任陵水县令。

从富庶的江南水乡来至当时偏僻的南海之滨,已经54岁的卫晞骏在县衙翻阅了康熙年间县令高首标主持编修、后任县令潘廷侯补订的《陵水县志》,感觉此志对陵水的描述过于简单,感慨于当地“人事迭兴,英华渐溢”,山海奇秀,气象万千,士夫朴醇,继而着手续修县志。他兢兢业业,广而游历,“留心采访”,历时两年,纂修《陵水县志》。在县志序中他写道:“余籍陕,素见先民典型,纵自揣荒陋,亦不敢以此事让人。但志乘贵简质,而斯册则冗长不免,盖收葺难,斯不忍割舍者多也。且以见地虽瘴僻,实有可传。踵而增华,将以余所续为继起轩,即供能者窜削,以作事多文省之助,是所望于邑绅士及后之莅斯土者。”

卫晞骏就高、潘旧志重加考订,广而增之,分为舆地志、建置志、田赋志、祠祀志、职官志、人物志、选举志、海黎志、艺文志、杂志十门五十目,所修新志内容已超过康熙《陵水县志》的一倍多。但是,新志告成之日,他的任期已满,来不及付诸刻印,卫晞骏即怅然而去,仅余下样书留置治所。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冬,江苏阳湖人瞿云魁由保昌县丞升授陵水县令,继续在卫晞骏所拟版本的基础上续修县志。

瞿云魁上任距卫晞骏离开陵水十四年,他在卫晞骏的编纂成果上,继续加以考订,“更于十余年中人事之废兴、政治之损益,谘访以载之”,次年秋即完成了续修工作,形成了十卷本、近十万言的新志书稿,该志于清乾隆五十七年付梓刻印。完全按照卫晞骏编本的纲目,内容比康熙草创之高首标版县志记述详细,乾隆版《陵水县志》不仅记载相对广博,内容比较充实完备,而且编辑得当,叙述流畅,颇有文采。

如此经由两代陵水县令接力完成的《陵水县志》,使陵水在乾隆年之前的各方面情况得以尽量记录,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

乾隆版《陵水县志》收录卫睎骏原做县志序、陵水八景诗、闻雷曲、独秀石登高等诗词,其中独秀石登高诗煌煌一千四百多字,文体骈俪,才情俱佳,是乾隆版《陵水县志》中收录文辞最长的诗歌。他的“八景诗”写陵水华峰(今南门岭)“锐峰耸千尺,拂以扶摇风。沆瀣蘸且濡,乃与鸿濛通”;写香水湾“蜃气疑同云,霡霂浑飘飏。潮来怒而飞,春夏俱弥望”;写双女石(双帆石)“东山有孝女,属水为逆流。亦粤曹孝娥,赴海随瓜浮。双石岂其化,望洋洋欲收”。从中,我们既领略到卫晞骏的文采风流,也可以了解到陵水自然风光的美妙。

十载宦游归未得

卫晞骏在陵水任职时间虽短,修井泉,纂县志,访民间,游陵水各处,尽职尽责。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卫晞骏补授兴宁县令,从琼州又迁至广东兴宁任职,在兴宁期间他写下《潇洒兴宁十章》等诗词,留有“潇洒兴宁县,天南独一隅”等名句,词句豁达舒朗,气度卓然,对百姓生活充满了观察与关切。看着当地百姓安居乐业,年近花甲离家愈久的卫晞骏心中不由也涌起思乡之情。算起来,此时,他一个郁郁不得志的西北汉子已在南方漂泊十余年,面对宁江两岸疏密有致的竹子,听着江中花船传来的悠悠古调,想念着家乡的山川大河,卫晞骏也不禁流露出了心中的愁绪:“晓风残月满江秋,独倒芳樽浇客愁。十载宦游归未得,不堪更听古梁州。”

卫晞骏是一代文官,他热爱执政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每到一地皆处之泰然,满怀热情兴教育,理民生,修志撰文,遍访乡间,关注民生疾苦。作为一个有情怀的古代官员,他的事迹和诗篇一样让人难忘。(阿紫)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