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社会热点 >> 正文
文化周刊 | 清代儋州知州韩祐:居儋旧录续新篇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4日 12:40:03  来源: 海南日报

原标题:文化周刊 | 清代儋州知州韩祐:居儋旧录续新篇

儋州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市共登记302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古镇中和就有46处。

20世纪60年代初,郭沫若访问中和,曾在《儋耳行》一诗中感叹“儋耳古城古迹多”。从传世的历史文献,可以读到历代先贤为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付出了艰辛的汗水。如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建宁军节度副使李光被安置昌化军,先后撰写《迁建儋州学记》《儋耳庙碑》;元延祐四年(1317年),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司事、大都军行部范梈重建桄榔庵;元泰定四年(1327年),南宁军判彭应雷重建载酒堂;元至大二年(1309年),军判任大忠重建儒学明伦堂。此后,明代知州田章、罗杰、陈荣选、曾邦泰,古城守帅徐真、徐春增;清代知州张继邹、杨焜、李仲极,绅耆邢德、名流李文彬……他们都对保护儋州文物功不可没。

尤其是清代知州韩祐,为保护儋州文物作出重大贡献,值得大书特写。

韩祐,今北京大兴人。民国《儋县志·官师志》载:“韩祐,康熙三十九年知州。裁革谷仓积弊并衙用夫役,裁‘条鞭’收,户房书管收,革除编审朱墨银。四十三年,续修州志。四十六年离任。民咸思之。祀州名宦。”韩祐在任七年,政绩斐然,县志把他列为“名宦”,实至名归。

《桄榔庵图》。刘运良 作

觅旧址,重建“古儋义学”

“古儋义学”为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琼山进士许子伟所建。许子伟幼失怙恃,流浪儋州,被兰村郭岐山夫妇抚养成才。许子伟考中进士后,为报答儋州人的养育之恩,回儋州建义学。

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学舍已经倾颓。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韩祐上任儋州知州后,立即寻访古儋义学旧址,看见牛羊出没,草树纷披,过去读书的场所,现在变成放牧的地方。他觉得身为儋州知州,看到这样的情景,应该把振兴学校当为急事。他在叹息之后,决定带头捐出俸银,选择吉日和工匠,拓土平基,购买材料,开始营建。

重建后的古儋义学,“堂分三进,其前为大门,旁列两室,中为讲堂,旁室倍之后。列文昌座,室如堂数。若由门至堂,由堂至后,左右旷地并留,盖厢房为肆业所自。”重建后的义学再现昔日的风采。

《儋州志》辑录的《义学记》一文,详细地记载许子伟创建义学的经过及其意义。

义学重建落成,州城绅士以功归韩祐,而韩祐却发出一番感慨:“莫为之前,虽善弗彰也,则肇基创始,端赖前人;莫为之后,虽美弗传也,则似续营修,仍须后起有人。以往吏兹土者,喜维持,欣作育,时捐赀而缮葺,岁出谷以迎师,务使义学常新,历久勿辍,则其为功更大矣。”功成不必在我,其美德略见一斑。

道光八年(1828年),古儋义学更名为“丽泽书院”。

清代琼山进士郑天章为讴歌先贤的功德,曾撰联:“丽景绕山川,肇启文风常仰许;泽人从学校,广增声价共瞻韩。”这不但是一副藏头联,也是藏尾联,藏头的“丽泽”比较容易看出,藏尾二字,不了解书院历史者,很难理解。上联尾字“许”,指的是许子伟;下联尾字“韩”,即指韩祐。

韩祐和高魁标重建桄榔庵后,琼州知府贾棠撰写的《重建桄榔庵记》碑刻。林发康 摄

尊儒学,修复儋州学宫

学宫,即孔庙,俗称叫圣殿。据康熙《儋州志》记载,儋州学宫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设立在城东;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知军兼知州陈适迁到城东南隅;绍熙二年(1191年),知军叶元璘又搬到城南。据史料记载,儋州学宫是海南最早的孔庙之一,其址历代几经迁徙,最终定于城南。

儋州学宫与其他名胜古迹一样,经不起风雨的摧残,时间久远逐渐崩塌。

清代顺治十八年(1661年),儋州举人曾开撰《议修儋学疏序》倡议重修孔庙,与学正陈祝、训导欧阳霖协捐,孔庙得以修复。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孔庙在风雨中受损坏。这距离曾开倡修复孔庙又过了43年。韩祐看在眼里,十分痛惜。作为一州之长,他动用公款修复祭祀圣人、教书育人的场所,一点也不过分,但他仍自掏腰包,捐俸修复。

康熙《儋州志》对此事记叙比较简略:“康熙四十三年,正殿东角并后檐及启圣祠,因□雨损坏,知州韩祐捐修。”然而,词简义深,韩祐的人品,及对儒学的尊重,是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的。

清代《儋州志》中的儋州儒学平面图。

离任前,重建桄榔庵

桄榔庵是苏东坡贬谪儋州的故居,于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五月落成。东坡在《桄榔庵铭并叙》中,描写了当时的恶劣环境及其旷达的情怀。

元代延祐四年(1317年),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司事、大都军行部范梈寻访桄榔庵旧址,一度重建桄榔庵,让桄榔庵重放异彩。

300多年后,桄榔庵又在风雨中坍塌了。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知州韩祐目睹桄榔庵荒废,情如泉涌,其《重建桄榔庵记》云:“先生忠君爱国,傥言建白,其气节文章超越千古,独以忤时遭谤,万里投荒,栖息无地,不遑宁处,几为瘴疫所伐。”韩祐同情东坡遭遇,敬仰苏东坡,于是又捐俸重建桄榔庵。

重建桄榔庵即将竣工时,韩祐离任,但他放心不下,请代署州事的澄迈县令高魁标接着建设。于是,桄榔庵得以恢复昔日的风采。韩、高二君十分高兴,请时任琼州知府的贾棠撰写《重建桄榔庵记》,以记盛事。

《重建桄榔庵记》被刻在石碑上,迄今已是文物一件,碑文明记韩祐“引年乞休”。一个即将离任的官员仍心系重建东坡故居。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桄榔庵已然不存,但是,这块碑记现今仍树立在桄榔庵遗址上。

韩祐在儋州执政七年,守护这片热土,热爱此邦风景,以诗章歌咏“儋州八景”。

他十分重视文物的保护及利用,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传播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为仰先生坚白志,居儋旧录续新篇。”(韩祐“儋州八景诗”之八《载酒南薰》句)

他在政务繁忙之际,仍全力以赴重修《儋州志》,留给后世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桄榔庵、孔庙等饱沾韩祐情感的名胜古迹,已在历史的风雨中消逝了身影,只有丽泽书院还存留断垣残壁。

翻阅方志,一页页古老的信息仿佛将人拽回了历史的现场,让人不禁对韩祐这位“老市长”肃然起敬。(韩国强)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