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社会热点 >> 正文
一渠清水永续北送丨南水北调穿黄工程:黄河长江在此“握手”却能“江水不犯河水”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8日 17:40:02  来源: 大河网

原标题:一渠清水永续北送丨南水北调穿黄工程:黄河长江在此“握手”却能“江水不犯河水”

前言:6月5日至6月7日,记者跟随“一泓碧波三千里——书写十年新画卷”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团赴南阳、焦作、郑州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一线,走访水源保护区、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探寻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密码”,切实感受沿线城市发展的澎湃“脉动”。

6月7日下午,记者随“一泓碧波三千里 书写十年新画卷”主题采访团走进郑州,看到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黄河水和丹江水在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相遇”,南水北调渠水流经沿岸的乡村风貌焕发出新的生机。

从荥阳黄河孤柏嘴空中俯瞰南水北调穿黄隧道工程,南、北岸像放置了两把琴身相对的巨大“吉他”,它们看似被黄河隔开,但在河床下三十米深处,它们被两条深埋地下的4250米长的隧洞连通。南水北调中线向北方输送的丹江水,通过这两条穿黄而过的隧道,一路向北。

站在观景台上,向北看,黄河九曲十八弯摆动着腰身,浩荡东去;向南看,清澈的丹江水沿着地上明渠从南面奔腾而来。长江和黄河在这里“会师”,北上的长江水通过两条穿黄隧洞在此与黄河立体交叉,形成“江水不犯河水”之势俯冲而下,穿越万古黄河。这就是南水北调中线上的标志性、控制性工程——穿黄工程。

据介绍,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黄河的关键性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的标志性工程之一,这里每秒钟就有265立方米的丹江水向北自流,流量最大时可达到每秒320立方米。双洞设置而且中间不连通。在“双洞”旁边还有一个“退洞”,以备发生极端状况时可以通过“退洞”将南水补给到黄河水中。

一渠清水永续北送,解决了我国北方“口渴”大问题的同时,也让渠水流过的乡村焕发了新机。

沿着南水北调水渠向西南进发,来到新郑市观音寺镇十里铺村,记者看到,村里主干道平整宽阔、路两旁月季、桂花相映成趣,目之所及干净整洁。

然而谁能想到,这里从前是一幅污水横流、蝇虫乱飞的景象。

十里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东民介绍,十里铺村共有农户670户,以前村里地坑遍布,道路狭窄,污水废水排放在地坑里,气味难闻不说,滋生的蚊虫细菌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也很大。

2018年,南水北调工程从村东边经过,为保护南水北调渠水水质,十里铺村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通过铺设污水管网13.3公里,将各家各户的污水统一收集到村内一座处理规模为150吨/日的终端污水处理设施内处理,出水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

在家家通污水管网的同时,十里铺村也趁此机会把村内的地坑和道路整治一番,把过去的臭水坑变为花园绿地,村内主干道也拓宽了。村内还利用处理后的水打造了景观塘,建设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大舞台和健身广场,村民的居住环境和业余生活得到显著提高和极大丰富。

“村里环境好了,好多以前出去打工的人都愿意回来了。”赵东民说。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