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化中心,一块巨大的显示屏幕上,各类由有机废弃物生产的有机肥、发酵粪、液体肥等数据实时跳动,在岗工作人员、在线收运车辆、投放垃圾桶等数据信息一目了然。“我们公司打造了顺丰洱海数智化体系,能对洱海流域的排放垃圾进行数字化治理,大大降低运营成本,让利于群众,并为优化生产流程提供有力支持。”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飞介绍。
日前,由中宣部组织开展的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云南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大理白族自治州云南顺丰环保公司。在这里,曾经令人头疼的秸秆、水草、藻泥等,经过公司的收集处理及科学转化,变废为宝,成为有机肥和生物天然气。
在云南顺丰环保公司的有机肥产品展销厅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各类有机肥产品。这些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现在是中国最大的‘绿色粪坑’。”公司董事长钟顺和打趣道。回忆起昔日的景象,他感慨万千:“以前,大家环保意识弱,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都是直接排放到洱海,造成严重污染。”钟顺和说,自己建设有机化肥厂,就是希望把这些废弃物变废为宝,既解决环保问题,又能为企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云南顺丰环保公司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仅在洱海边建设了顺丰洱海静脉产业园、洱海有机循环工程中心,还在洱海流域18个乡镇(街道)建成25座有机废弃物收集站及多个非固定式流动收集点;建成有机肥料、餐厨垃圾预处理等27条生产线,开发出四大系列产品,实现有机废弃物全处理、再利用。
如今,云南顺丰环保公司每天对洱海流域畜禽粪便、污水处理厂污泥、餐厨垃圾以及流域农作物秸秆、蓝藻藻泥、枯死水草等各类有机废弃物进行收集清运处理,日均收集处理近2000吨。通过资源化利用,公司实现“牛粪变黄金、秸秆变宝贝”,累计生产有机肥、园林绿化土、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等系列产品250万余吨,年营业收入约6亿元,为养殖户年增收上亿元。
秋风吹拂过水面,洱海湖畔的芦苇随风摇曳,洱海的蓝与苍山的绿交织成一幅自然美景。沿着“有机废弃物源头减量、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路子,云南顺丰环保公司为洱海保护治理作出积极贡献。这种“顺丰洱海”模式不仅被生态环境部作为全国九大创新典型模式之一在全国推广,还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洱海流域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全产业链模式典型案例”被农业农村部作为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五大模式之一在全国推广。
“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把洱海保护治理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顺丰样板’是一种荣誉,表达了国家对我们努力的认可,而我们还将继续努力探索,为洱海保护作出更多贡献。”钟顺和语气坚定地说。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