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立足自身实际,在持续加强提高政策性粮食储备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在储粮环节挖掘更大“减损”潜能,奋力耕好“无形良田”,切实保障省域粮食安全。
粮食仓储加快迈向“绿色优储”
做好粮食仓储管理工作,实现科技储粮、绿色储粮,是确保库存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品质稳定的关键。粮食供求中长期处于紧平衡态势下,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的理念,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并行。
云南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所属企业粮仓。供图
云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坚持以“不坏一粒粮”为目标,锚定“安全粮库、绿色粮库、智慧粮库”绿色优储方向,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升仓储管理流程化、标准化、精准化和现代化水平,并将绿色仓储技术应用情况纳入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内容。全省新增应用绿色仓储技术仓容数量稳步提高,截至2023年底,全省标准仓房仓容725.8万吨,完好仓容684.8万吨,占94.4%。实现应用环流熏蒸仓容429.3万吨,应用粮情测控仓容433.4万吨,应用机械通风仓容455.1万吨,全省粮食日烘干能力8678吨,各项指标同比均有增长,达到稳步改善安全储粮、优粮优储条件的目标,为节粮减损提供保障。
今年,云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编制印发《云南省地方政府粮食储备绿色仓储提升行动项目专项规划(2024—2026年)》,从健全投入机制、完善技术标准等方面,为进一步提升全省绿色仓储水平提供保障和指引。
推广“四分”绿色储粮技术
云南全境海拔落差超6600米,同时具有寒、温、热三带气候,各地气温和降雨差异明显,多样而立体的气候特点给云南粮食储存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对此,云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开展了“分地区、分仓型、分品种、分季节”的绿色储粮关键技术攻关,通过采集近3年来的50多万组气象、虫害分布、粮情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将全省129个县(市、区)精准细分为高寒干燥、低温干燥、中温低湿、中温高湿、高温高湿5个储粮生态区,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科学选配应用仓储设施设备和绿色储粮技术工艺,形成了具有高原特色的粮食管控模式。
位于红河粮食产业园区的绿色低温免熏蒸储粮技术示范仓,确保在库粮食“常储常新”。供图
在推进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方面,坚持低温和气调储粮技术路线,积极推广应用智能通风、多面控温、辐射制冷、仓顶光伏、氮气气调等储粮技术。通过综合运用绿色储粮技术,每千吨粮食可减少9吨损耗(折合2.7万元),截至2023年底,全省国有企业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241万吨,同比增加40.3万吨,增长20.1%,应用三项技术的仓容占完好仓容70%以上,粮食仓储综合损耗率控制在1%以内,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科技引领守好粮仓
近年来,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探索借助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有效推进科学储粮、节粮减损。
丽江市古城区粮油收储有限公司粮库。供图
全省加强粮食信息化建设,以建设省级信息化平台、完善全省粮情监测系统等为重点,提高信息化“建管用”一体化能力,实现从粮食入库、储存、出库、日常监管等每个环节的监管全覆盖,给全省粮仓装上“千里眼”,保证储粮安全。全省236个库点实现信息化监管,通过实时的粮食温度、湿度、虫害、有害气体等监测,处置风险隐患,提高了仓储管理水平,为促进节粮减损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不断提升粮食储备库容能力和绿色化、科技化水平,全省加快建设安全、绿色、智慧粮库,为推动全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为百姓的“米袋子”多装优质粮,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吃得饱”向“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营养”转变打下了坚实基础。
个旧市大红屯粮食购销有限公司生产加工车间。供图
下一步,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将从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着手,深入开展绿色仓储提升行动专项规划,拟用3年时间在全省开展新一轮的绿色仓储提升改造。充分利用前期开展的“四分”储粮研究成果,积极打造绿色储粮技术应用矩阵,全面构建适宜全省不同生态区的绿色储粮技术标准体系。
云南网记者 赵琳 赵佳珍 陈一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