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籽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解锁基层工作“密码”。
在“联系群众”上多用心。基层党员干部是离人民群众最近的人,开展基层工作,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练就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功。所谓“心入”,就是联系群众要贴心,主动走出院子、进村入户,熟悉群众的家长里短,掌握群众的急难愁盼,让群众少跑路,服务多跑路,关心群众要真心,善于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少说空话、官话、场面话。每一位基层干部都是理论宣讲员、政策传播者,在田间地头、村头巷尾,与村民拉家常、谈发展,把文件变成“家常话”,把政策变得具象化,让党的方针政策为群众所接纳,让党的理论知识进入寻常百姓家,让群众听得进、能领会,方可落实。干部就是要把群众以为的“高高在上”的理论政策翻译成群众能听得懂的话语,更高效的推动政策落实。
在“为民服务”上多用情。基层工作不是一个个冷冰的工作任务而应有“热气腾腾”的温度,每一项工作的背后都是民生冷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不只是一句口号,基层党员干部要始终带着深厚感情下基层,要以“四下基层”为抓手,戴上草帽、穿上筒靴,常做乡间小板凳,常喝乡村大碗茶,将自己置身于“烟火气”中。面对群众的困难诉求,不能态度冷冰冰,说话硬邦邦,更不能遇到问题“打太极”,导致干群关系僵化;面对群众的矛盾纠纷,说话要条分缕析,情要融到群众心里,话要说到群众心窝,理要讲到群众心底,事要办到群众心田。
在“关键小事”上多用力。身为基层干部,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要发现事,既弄清“是什么”,又弄清“为什么”“怎么办”。要办琐事,无论是走访入户、信访化解,还是抢险救灾、耕地恢复,都要认真对待、高效处理,从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中抽丝剥茧、理清思路,把一件件关键小事办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暖心实事”。要解难题,切忌拈轻怕重、挑肥拣瘦,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虎头蛇尾”,深入剖机问题症结在哪里、困难矛盾在哪里、痛点堵点在哪里,拿出硬举措亮出真功夫,摆平各种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