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高祎祎)12月19日,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做客《金色热线》直播节目,记者从节目中获悉,近年来,省自然资源厅重点推进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针对性布设了治山、绿水、修田、控污总共28项子工程,截至目前,项目已有效保护和保育洱海湖体,整治农田、修复山林,并实施了一系列控污措施,累计改善环境面积超过2万公顷。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山地湖区城市的发展中,随着人口增长和开发强度的增加,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洱海山水保护和修复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针对这些问题精心布局,共规划了28项子工程,涵盖治山、绿水、修田和控污等内容。截至目前,项目已有效保护和保育洱海湖体,整治农田、修复山林,并实施了一系列控污措施,累计改善环境面积超过2万公顷。这些工作不仅为当地生产建设和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自然资源空间,还取得了显著的生态修复成效。
生态修复与产业导入齐头并进,地方政府积极引导村民利用修复后优化的资源发展经济。例如,在洱源县通过土地整治与规划相结合,在永安乡两侧打造了“十里木瓜”和“百湾清潭”主题隔离带,种植本地酸木瓜800余亩共1万多株,不仅带动了当地就业,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此外,洱海湖滨保护带的生态修复子项目也成为热门旅游景点,吸引大量游客打卡,为洱海旅游业增添了新活力。
项目的实施难免会占用群众的土地,并对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例如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灰尘。对此,项目组始终坚持“群众工作无小事”的原则,定期开展问卷调查、走村入户倾听群众意见,及时了解民意并加以疏导和解决。在实施过程中,针对群众反映较大的问题,相关部门认真分析研究并对工程内容进行优化,对于可能损害群众利益的项目坚决调整或撤销。同时,项目与促进群众增收紧密结合,共吸纳了近6000名当地劳动力参与建设,促进群众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