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法院实现少年法庭全覆盖,持续推进未成年人案件“三审合一”
2月21日,记者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获悉,截至目前,北京市三级法院已实现少年法庭全覆盖,16家法院建立未成年人案件立案、审判、执行绿色通道。
专业化未成年人审判机构是持续推进涉未成年人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实质化运行的保障。据介绍,北京高院于2013年在全国高级法院中率先成立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此后,三个中级人民法院相继成立具有独立编制的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各基层法院则结合本辖区审判实际,探索组建各具特色的未成年人审判专业化机构。
其中,海淀法院于1987年成立未成年人案件合议庭,专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2022年2月,该院改造温泉人民法庭为少年法庭,成为全市首家通过改造人民法庭专门设立少年法庭的基层法院,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人民法庭建制单独设立少年法庭的基层法院。西城法院在内设机构改革中,率先合并家事审判庭和少年审判庭,综合审理婚姻家事案件以及涉未成年人民事、刑事案件。
2021年5月,北京高院组织召开全市法院加强新时代少年法庭工作部署会,为17家基层法院统一授予“少年法庭”“少年家事法庭”牌子。截至目前,全市三级法院少年法庭领导工作机制和组织形式实现全覆盖。
2022年,北京高院下发通知,将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统一纳入少年法庭审理。同时,把“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贯穿诉前、诉中、诉后,目前全市已有16家法院建立起立案、审判、执行绿色通道。
海淀法院探索创新“首审责任制”,即法官在首次审理某未成年人案件后,再遇到涉及同一名未成年人的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继续负责审理。“让最了解案件情况和未成年人情况的法官负责后续案件审理,既有利于推动案件顺利审结,也更方便法官对未成年人开展持续跟踪帮教。”海淀法院少年法庭负责人表示。
在刑事审判中,北京法院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中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专章要求,严格落实指定辩护制度和合适成年人到场制度,最大化保障未成年被告人的诉讼权利。目前已实现未成年被告人的辩护人、法定代理人或合适成年人100%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