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眼科医院
迎来一波“摘镜潮”
高考生、大学生、上班族……
纷纷加入“摘镜大军”
都想甩掉眼镜清爽迎接夏天
但先别急
关于近视手术的这些知识
得先认真了解
↓↓↓
目前主流的近视手术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和眼内晶体植入术(ICL)。简单来说,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是在做“减法”,眼内晶体植入术(ICL)是“加法”,医生会根据眼部条件推荐合适的方式: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用激光在角膜上“切削”出一副适合你的“眼镜”。主要包括全飞秒激光手术、半飞秒激光手术等。
ICL眼内晶体植入手术:在虹膜和自身晶状体之间植入一枚有度数的人工晶体,相当于在眼睛里放置了一枚可长期使用的、免取戴、日后也可以取出或更换的“超薄隐形眼镜”,从而使患者拥有高清视力。
选近视手术
技术合适才是关键
不同的近视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
了解它们
才能找到最合适的
全飞秒激光手术
优点:全飞秒激光手术的切口最小,只有2毫米左右。术后恢复较快,视觉质量较佳;
缺点:无法解决单纯性散光和远视等问题。
半飞秒激光手术
优点:半飞秒激光手术矫正范围更广,适合角膜较薄、高度数、高散光的近视人群;
缺点:相对于其他手术方式,最容易出现干眼症状,术前眼睛较干的人群慎选。
ICL眼内晶体植入手术
优点:ICL眼内晶体植入手术矫正范围比激光手术更广,可矫正1800度以内近视,对于高度近视或者角膜偏薄、角膜形态不好的患者较适合;
缺点:可能会出现感染、白内障、青光眼等问题。此外,相对于其他手术,晶体价格相对较高。
总的来说,激光手术适合近视度数不高、角膜较厚的人群;晶体植入手术则适合高度近视、角膜较薄的朋友。
具体选哪种,得经过严格术前检查,医生会根据你的角膜厚度、近视度数、散光情况等各项指标,为你量身定制手术方案。
当然了近视手术并非人人都可做
其安全性建立在严格的筛选之上
那么满足哪些具体条件
才能通过手术“摘镜”呢?
以下核心指标是医生评估的重点
↓↓↓
●年龄建议在18岁以上;
●近2年屈光状态相对稳定,加深发展每年不超过50度;
●停戴隐形眼镜且角膜地形图提示已恢复正常者;
●无其他严重眼病(如圆锥角膜、青光眼等);
●眼部无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活动性病变;
●无全身疾病、疤痕体质、遗传性糖尿病等。
近视手术远比大家想象的更安全。
北京协和医院曾对近视激光手术术后10年患者临床效果追踪分析,结果显示,角膜屈光手术安全、有效,98.70%患者获得了良好的、预期的屈光矫正。
至于老了会不会瞎,这种担忧完全没必要!
近视激光手术只是对角膜进行精准切削,不影响眼内结构和组织安全。老了视力下降,多是高度近视本身引发的青光眼、白内障、眼底病变等并发症导致,和手术没啥直接关系。
那度数反弹呢?
大多数人术后不会出现反弹情况,只有小部分高度近视患者及术后不注意合理用眼的人,可能会出现屈光回退现象。国内研究发现,术后10年屈光回退量≤50度和≤100 度所占比例分别为 55%和64%。
近视手术虽成熟
但并非毫无风险
这些“小麻烦”得注意
↓↓↓
视觉干扰:夜间或暗处可能出现眩光、视力下降,多数数月内缓解;
干眼症:术后较常见,通常遵医嘱使用人工泪液3-6个月即可有效缓解。
如何防范?关键在科学应对
严格术前筛查是基石:排除度数不稳、角膜过薄等禁忌人群,从源头降低风险。
个性化方案设计:针对学生等未来需长期高强度用眼人群,医生可能预留约75度“远视储备”(适度过矫),帮助抵消未来可能的轻微回退。
术后规范管理: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避免过度用眼。
小编温馨提醒
手术只能矫正视力
无法治愈近视本身
好视力的维护
还是得靠良好的用眼习惯
编辑:刘曦靓
设计:奎佳良 李亭亭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央视网、新华社、光明网等
部分图片由ai辅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