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临沧永德:“院坝协商”破局茶产业困局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8日 23:22:12  来源: 云南网

  面对茶园管理粗放、市场竞争力下滑、产值低迷等难题,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政协创新运用“院坝协商”形式,深入茶乡一线问计寻策,成功探索出“一个模式、四个闭环”的茶叶全域绿色发展路径,为当地支柱产业注入新活力,也为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振兴提供了“协商民主”的实践样本。

  位于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的乌木龙彝族乡,是典型的边远高寒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自明末清初起,茶叶便是当地赖以生存的传统支柱产业。截至2024年,全乡拥有茶园5.58万亩,毛茶年产量5719吨,综合产值达1.2亿元,其中有机茶园1.95万亩。

  近年来,该乡茶产业面临严峻挑战: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茶园管理乏力;传统“彝茶”因缺乏精深加工和市场认证,难以适应消费升级需求,市场占有率萎缩;2024年茶叶亩产值仅为2150元。这片承载着年综合产值1.2亿元和近80家茶企、6876户茶农生计的产业,走到了转型升级的“瓶颈期”。

  如何破局?永德县政协将协商平台下沉到企业一线。2025年6月1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院坝协商”在乌木龙乡的永德银竹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举行。县政协委员、行业部门负责人、乡村干部、茶农代表、茶企负责人、协会代表围坐一堂,围绕“管好一片茶叶,助力一方发展”的主题,坦诚交流,碰撞思路。

  “我们对这片土地和茶产业充满深情,可持续发展责无旁贷。”县政协委员、永德银竹公司负责人率先发言。乡茶叶协会会长呼吁:“全乡要一盘棋,全域推进绿色科学管理,重树‘彝茶’品牌。”村党总支书记则建议:“将茶园管理纳入村规民约,完善制度,引导劳力回流。”县地方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带来了利好消息:“省级科技特派员已下派,年产400吨绿茶生产线等三个项目、总投资700余万元已落实,将助力茶农与企业双赢。”

  凝聚共识,方能聚力破题。经过充分协商,各方就乌木龙乡茶叶全域绿色发展达成“一个模式、四个闭环”的协商意见,即:通过统一完善和构建“建设标准、投入品标准(禁用农药清单)、技术规范、认证体系、追溯体系(原料购销登记)”夯实“生态绿色管理”一个模式。通过企业与茶农签订《禁止使用违规农药承诺书》《拒收农残超标茶叶承诺书》、乡村两级建立《违规使用农药举报奖励机制》、茶农“红黑榜”等做好基地管理闭环;运用GPS技术对茶园信息精准定位,建立大数据平台,进行实时监控,体现数据管理闭环;通过两名省级科技特派员长联5户有机认证茶企,5户有机认证茶企结对帮扶79户茶厂,79户茶厂结对帮扶6876户茶农做实服务闭环;通过建立茶农承诺品质、茶企承诺保底价格双向机制,稳定产业发展利益链条,做到茶叶生产、销售保障闭环,实现“基地管理、数字管理、服务管理、利益保障”四个闭环。

  “院坝协商”的核心在于凝聚群众共识,激发内生动力。永德县政协通过搭建这一接地气的协商平台,将茶农的“养家茶”“读书茶”情怀、乡村两级的治理责任、茶企与茶农的互助合作拧成一股绳。依托当地冷凉气候的生态优势,借助项目支撑和政策引导,曾经陷入困境的乌木龙“彝茶”产业,正沿着绿色化、标准化、数字化、组织化的路径转型,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云南网通讯员 桂秋婷

责任编辑:李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