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民城市 文明风采丨嵩岳之下 文明生风
□本报记者 康亚飞 本报通讯员 赵晓聃
交通秩序井然,城市整洁宜居,文旅活力迸发——2024年,登封市游客接待量首次突破3100万人次大关,连续7年稳居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之列。今年,这座拥有“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少林功夫等众多世界级名片的城市,再添一项沉甸甸的荣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县级城市)。
当文明与文旅同频共振,嵩山脚下的每一步,都是风景,也是答卷。
文明为壤,文旅生花
晨曦中,古树参天的嵩阳书院静静诉说着千年往事,市民的身影与远道而来的游客在此相遇。这座“天地之中”的历史名城,正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将自然奇观与人文底蕴完美融合。
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少室山,山间下的“好问山居”民宿已敞开大门,老板李揅正细心地整理着院中的文化展示架,上面摆放着中英双语版本的登封文化介绍手册和精美的手绘地图。“客人来自世界各地,我想让他们一进门就能感受到登封的文化底蕴,这些细节都得注意到。”
随着晨雾渐渐散去,游客或在庭院中品味功夫茶,或参与“二十四节气”主题体验活动。这种“民宿+文化体验”的新模式,已成为吸引游客的特色活动,让嵩岳之美更具文化魅力。
走在少林大道上,移步转角间,风景入眼来。家住附近的退休教师陈明礼指着不远处新改造的“街角园景”说:“现在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你瞧,连过去最不起眼的街角都成了风景。”
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源自登封市“拆墙透绿”民生工程的持续推进。近年来,当地新建17座公园游园,新增城市绿地17.03万平方米,改造210余公里道路、65条背街小巷和703个老旧小区,让“家在景中”的幸福感可触可及。
让市民称道的是,这些改造特别注重保留原有树木和历史风貌,让现代化设施与千年古城的韵味相得益彰。
文明为基,名城添彩
庄严雄伟的古刹、苍翠绵延的嵩岳、行云流水的功夫……不少人感叹,登封市是一座来了便不想离开的城市,许多旅游城市的共性难题,在登封有了智慧的解法。
“以前找车位最让人头疼,现在可省心多了!”在景区停车场,郑州游客李先生边操作手机边介绍,“现在用‘一码游嵩山’小程序,车位信息一目了然,还能无感支付。”这套智慧停车系统覆盖全市158处公共停车场,连路侧新增的5500个车位也纳入统一管理,让“停车难”这个旅游城市通病在登封得到有效缓解。
这背后彰显的,是这座城市以文明为底色的发展路径。近年来,登封接续发力,将文明城市创建深度融入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以智慧治理提升效能,以文化底蕴涵养气质,以环境改造优化人居,使文明可感可触,赋能发展。
文明还体现在城市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2021年以来,登封市依托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个实践所和344个实践站,累计举办群众文艺演出350余场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8700余场次。此外,乡村文明建设也开花结果,大金店镇崔坪村、唐庄镇井湾村成功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智慧治理让旅途从容,环境蝶变让家园如画。登封,正以日新月异的文明气象,向着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