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腾冲市芒棒镇张家村杨家寨,大青树下总有一幅温馨画面:几位妇女围坐在一起,手中针线翻飞,五彩丝线在鞋垫上勾勒出精巧图案,欢声笑语间流淌着对人民子弟兵的牵挂。
这里是已故“拥军妈妈”杨会春老人的家乡,30余年匿名赠送鞋垫的感人故事,如今由她的孙媳妇和曾孙女接续传承。
在杨会春孙媳妇韩凤芹家的院落里,晾衣架上晾晒着数十双绣着“平安”“报国”字样的鞋垫。客堂里,韩凤芹正同家人、朋友一起埋头赶制鞋垫,脚下的竹筐里成品已快装满。“别人的业余生活是看电视,我们全家老小的‘娱乐’就是纳鞋垫。”韩凤芹笑着说。自2023年接过奶奶的针线筐,她带领全家累计制作鞋垫千余双,每年“八一”建军节和春节前,都会将鞋垫送往驻腾部队。
这份传统始于20世纪90年代。杨会春老人生前省吃俭用,用卖鸡蛋攒下的钱买布料,30余年匿名为驻腾部队官兵赠送鞋垫超5000双。她的善举感动云岭大地,曾获“云南好人”“云南省道德模范”等称号,其家庭于2016年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全国文明家庭”。
2021年,孙媳妇韩凤芹当选张家村党总支副书记。“奶奶是党员,我也在她的影响下入了党。现在,我想动员更多乡亲加入拥军这个队伍。”韩凤芹说。
在二楼房间里的玻璃柜中,杨会春的党员证、各种荣誉证书被精心保存,韩凤芹与女儿杨也总会把这些荣誉证书擦拭得一尘不染。在长辈的熏陶下,刚大学毕业的杨也已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主动参与纳鞋垫。为赶制今年“八一”慰问的鞋垫,全家轮流挑灯夜战,“每双鞋垫要绣三四天,但想到官兵巡逻时能垫上,就特别有干劲。”
从杨会春老人默默无闻地奉献,到如今全家总动员的传承,小小鞋垫承载着跨越时空的军民情谊。
腾冲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张占菊感慨:“一双鞋垫一份心,她们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军爱民、民拥军’的深刻内涵。也激发出我们搞好双拥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夕阳西下,大青树下的针线筐又一次被填满。韩凤芹说,今后她打算动员村里的妇女一起绣,“让更多‘拥军鞋垫’走进军营,让奶奶的心愿永远传下去。”千针万线,织就的是一曲生生不息的军民团结赞歌。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建国 通讯员 张世东 寸玲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