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曲亚波:柔肩挑重担 三十载坚守诠释孝与爱
她是二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植物人丈夫的贤妻,是侍奉三位老人至善至终的孝媳,更是用言传身教培育出优秀儿子的母亲,她就是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曲亚波。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洪泉乡,提起这个名字,乡亲们总会竖起大拇指:“她是家里的‘顶梁柱’,更是我们身边的道德标杆!”这位基层党员,用30余年的坚守,诠释了“孝老爱亲”的真谛。
身体力行 柔肩挑起重担
2003年7月,一场车祸彻底改变了曲亚波的人生。丈夫因严重脑损伤成为“植物生存状态”,留下六口之家——年近80岁的爷爷公公、体弱多病的公婆、年仅12岁的儿子,还有失去劳动能力的丈夫。面对残酷的现实,曲亚波明白过度沉浸在痛苦和悲伤中挽救不了丈夫,也救不了这个家,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面对六口之家的重担,她擦干眼泪立下誓言:“这个家,我必须守住!”
她化身“全职护工”,为丈夫擦身换衣、喂饭翻身,每个夜里起身四五次查看状况。由于身体原因,丈夫每次只能吃流食,为让丈夫喝上新鲜玉米浆,她每年搽磨数百斤玉米,手指多次被插板划伤流血;长期过劳导致严重颈椎病,她甚至需要拽着头发才能起床,却从未有过一句抱怨。“我坚信他能听见,陪他说话,他就不孤单。”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丈夫卧床20年未生褥疮,屋内始终干净无异味,这份执着,让医生都连称“奇迹”。她用至纯至真的浓浓爱意和一往而深的情感为家人重新撑起了一片天,成为全家人的精神支柱。
至孝至诚 用爱诠释孝道
多年来,曲亚波用行动践行着“百善孝为先”。2014年,爷爷公公摔断股骨头,她带着老人四处寻医,床前喂药按摩,用一年时间帮老人重新站了起来;2019年,老人再次因脑出血卧床,她又安装暖气、购置电视,就这样,在曲亚波的精心照顾下,爷爷公公又平静愉快地度过了人生最后3年时光,最终以98岁高龄安详离世。
对待公婆,她32年未红过一次脸。婆婆腰椎间盘手术后,她驱车200公里送医照料,3个月守在床前直至康复;公爹因视神经萎缩导致失明,一次意外,不慎摔倒导致股骨头骨折,手术治疗后在她细致入微的照看下,恢复得非常好。为了照顾公婆,她还自学静脉注射、精心护理。虽然家里老人多、病人多,可曲亚波坚持把家里家外收拾得干净明亮,一家人住的虽然是老房子,也没有新家具,但环境舒适整洁,赢得了邻居们的赞扬和亲人的爱戴。她常说:“知足是人生最大的幸事,我有相亲相爱的家人,每天都感觉很快乐。”虽然生活十分艰难,但在她身上人们看不到一点抱怨和自卑,能看到的永远是积极阳光、乐观向上和满满的正能量。
言传身教 培育良好家风
在丈夫出车祸后,目睹一切的儿子经常害怕地抱着曲亚波痛哭流涕,这时她都会温柔而坚定地告诉儿子:“害怕、悲伤是人生的一部分,但不会是生活的全部。妈妈会陪你勇敢地走出来,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强大。”在她的鼓励和言传身教下,儿子不仅特别懂事,也养成了顽强的品格。13岁就去地里干农活,帮助妈妈一起照顾老人。有好吃的总忘不了给太爷爷、爷爷和奶奶,逢年过节都会为老人精心准备小礼物。如今儿子已经长大,应征入伍,成为一名优秀的男子汉。曲亚波对家人的孝与爱,也早已在儿子的心中扎下了根。平时和别人谈起儿子,曲亚波都很骄傲。
平凡微光 传递爱与孝道
曲亚波始终相信“爱出者爱返,付出的越多得到的越多”。2008年,四川地震发生时,她积极捐款;看到村里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时,她会偷偷买米买面送去;邻居家失火时,她奋不顾身帮忙救火,还险些烧伤。这种“向上向善”的家风,早已不局限于小家。
在洪泉乡民政窗口,曲亚波永远以春风般的笑容温暖前来求助的老人,竭心尽力帮助乡亲们解决问题。“曲大姐人特别好,工作上也认真,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单位,最后一个下班,对待需要帮助的老年人都特别热情。”她的同事薛佳娜说。
从北京捧回“感动中国”的奖杯,曲亚波的初心愈加澄澈:“这次去北京参加活动,我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故事,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自己的光,积累了很多正能量。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我也会帮助更多的人,让这份爱与孝传递下去。”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为孝则强。”曲亚波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孝道,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千钧重担;用三十载的岁月,谱写了孝老爱亲的动人篇章。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伦歆然 文/图
初审: 董蕾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