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刚把我们转移出去,山就塌了,把房子全部淹没了,幸亏他们来早一点,如果迟一点,我们就太危险了。”回忆起几日前的惊险一幕,村民张承学仍心有余悸。
今年7月23日11时许,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三桃乡斑竹村蚂蝗村民小组与岩上村民小组交界处发生滑坡,约6万方泥土倾泻而下,致蚂蝗村民小组1户房屋坍塌、1户房屋严重受损。在这场灾害中,受威胁的30户101名群众全部及时转移,无人员伤亡。
这场成功的避险,源于精准的预警和高效的应急响应。
7月18日起,威信县发生持续强降雨天气。22日20时许,接到强降雨及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后,三桃乡立即启动防汛“1262”预警叫应机制和“1373”应急避险转移工作法。通过电话、微信群迅速将预警信息覆盖危险区域所有人员。同时,一支由乡、村、组三级干部组成的16人“党员突击队”连夜展开行动,对全村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重点区域进行严密监测。
23日上午9时许,雨势未减,队员们在巡查中发现异常,立即向挂村干部报告险情。挂村干部迅速带领人员赶赴现场勘察,发现隐患点公路已出现一道宽约20厘米的裂缝,细石和沙土不断从坡体滑落。
“危险!”警报瞬间升级,急促的铜锣声穿透密集的雨幕。三桃乡党委、乡政府立即组织力量,按照“包户到人”机制,挨家挨户拍门呼喊:“走走走!快走!现在撤离还来得及!”“雨太大了,这里危险!”——“喊醒叫应”的催促声在村寨中此起彼伏,紧急转移避险工作迅速铺开。
面对两位行动不便、起初不愿离开的老人,6名村干部耐心劝导,合力搀扶,最终将其安全护送至安置点。搜寻小组还在房屋旁的树林里发现了一位试图躲避转移的老人。情况危急,工作人员果断行动,经必要劝说甚至采取强制措施,迅速将其带离危险区域,护送下山。
11时25分,就在村民全部转移2分钟后,身后传来震耳欲聋的巨响,滚滚而下的泥石流瞬间吞噬了部分家园,多处道路被毁。
滑坡发生后,三桃乡党委、乡政府迅速管控现场,并启动安置方案。101名转移群众均通过“投亲靠友”和利用村委会活动室等公房得到妥善安置,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23日下午,在村委活动室避险点,热水、热饭、床铺、被褥等物资已准备就绪,乡村干部一对一进行安抚和心理疏导。
在这场与灾难的极速赛跑中,防汛“1262”机制和“1373”工作法发挥了关键作用,乡、村两级工作组和党员干部迅速行动,转移人员迅速果断,共同筑牢了防灾减灾安全防线,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云南网记者 夏方海 陈思蒙 通讯员 徐红 白芯 张旭 柳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