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废弃砂厂变“玫瑰园” 昆明五华区绘就绿色富民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6日 20:00:43  来源: 云南网

  走进位于昆明市五华区西翥街道桃园社区沙靠小组的云南黎晓农业种植有限公司,130余亩的智能温室大棚里,各色玫瑰正处于盛花期。工人们穿梭在花丛中,熟练地剪花、分拣,将鲜切玫瑰发往全国各地。谁曾想到,这个弥漫着花香的生态基地,一年多以前还是一个满目疮痍、尘土飞扬的废弃砂厂。

  变化得益于五华区开展的生态治理工作,通过以产业促修复、以修复带发展,在完成生态修复的同时,探索“生态修复+数字农业”模式,闯出了一条“荒山复绿—科技赋能—产业富民”的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生态治理攻坚战

  “原来这里是一家废弃的砂石厂,吹风的时候黄沙四起,很影响我们的空气和农作物的生长。”正在云南黎晓农业种植有限公司(下称:黎晓农业)玫瑰基地里忙活的沙靠小组村民李长春回忆起曾经的环境仍记忆犹新。

  “黎晓农业选址的地方曾是我们西翥街道的一块‘生态伤疤’。”五华区西翥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欣介绍,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沙靠小组的200余亩土地因长期采矿活动导致地表裸露、土壤污染、植被破坏,生态环境脆弱性凸显。

  对此,五华区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和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五华区各部门通力协作,展开了一场生态治理攻坚战。对场地内临违建(构)筑物及设备进行了拆除,全面清运场内堆放的沙石料和建筑垃圾,督促涉事企业对渗坑内废水及沾染物进行了合规处置。同时,通过地形整坡、覆土压实、绿化恢复等工程措施对渗坑进行恢复治理。”昆明市生态环境局五华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随着一系列工作措施的落地实施,该地的生态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如何在完成生态修复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五华区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

  “数字+农业”破局

  “传统的荒山治理模式往往局限于单纯的植被补种,难以形成长效产业支撑,且修复后的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容易出现‘修复—退化—再修复’的恶性循环。”杨欣表示,西翥片区是离昆明主城较近的一个农村地区,拥有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潜力。经街道和相关部门反复研究,提出了“以产业促修复、以修复带发展”的治理理念,依托五华区“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引入预计总投资达1亿元的云南黎晓农业种植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苗木玫瑰种植项目,通过“生态修复+数字农业”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西翥街道成立服务专班,联合区自然资源局、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创新“生态修复项目与产业准入”联动机制,将项目纳入区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库,在争取专项扶持资金的同时,为企业高效办理了设施农业用地备案等手续,实现了生态修复与产业建设的同步推进。

  走进黎晓农业的智能温室大棚,大棚顶部的温湿度、光照等传感器星罗棋布,水肥一体化管道有序运行。“在土壤修复方面,我们通过土壤重构技术改良废弃矿区的重金属污染土壤,采用有机基质栽培(如椰糠、有机肥)替代传统耕作层,根本上解决了土壤污染问题;环境调控方面,新建的智能温控大棚集成物联网感知、水肥一体化、自动化环控系统等技术,实时监测温湿度、光照等数据,实现花卉生长环境的精准调控。”黎晓农业项目生产技术总监佟兴亮介绍。

  同时,项目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将环境保护贯穿于种植全过程,构建起“种植—修复—循环”的生态经济链条。“玫瑰根系具有固土保水功能,搭配植被生态修复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逐步恢复荒山植被覆盖。种植过程中产生的枯枝落叶、废弃基质等通过有机肥处理系统变废为宝,实现循环利用。同时,大棚配备的扬尘污染与渗坑排污处理设施,同步解决了传统农业种植中的面源污染问题。”

  “玫瑰经济”铺就致富路

  清晨,经过检测、分级、包装、打包等工序后,黎晓农业的鲜切玫瑰花从基地发往全国各地。“目前,我们项目一期130亩规划用地已基本建设完毕,完成投资3000万元,基地培育了7个品种的高品质玫瑰花,已进入盛花期并开始投产,每天大概有一万多枝鲜切花,直接发到北京、上海、广州、辽宁等地。”黎晓农业相关负责人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黎晓农业项目落地以来,通过“企业+农户”合作模式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优先吸纳周边农户参与种植管护、设施运维、产品加工等工作,实现“家门口就业”。

  “以前在外打零工,收入不稳定。现在我和媳妇都在黎晓农业上班,每人每个月有3000多元工资,还学到了玫瑰花种植技术,日子越过越好了。”村民李长春高兴地说。目前,像他一样在基地实现稳定就业的本地村民已有40余人。随着项目全面投产,预计将创造超过100个就业岗位。

  黎晓农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项目还将积极拓展“生态+”多元业态,向周边农户提供优质种苗、免费技术培训和保底收购渠道,带动他们利用闲置土地发展玫瑰种植,形成规模化生态种植集群。同时,规划建设新品种展示温室,拓展生态研学、农旅体验等业态,并开发玫瑰精油、花茶等深加工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据测算,项目完全建成后,预计年营业收入可达3000万元,将带动区域农业产值提升20%以上。”

  如今,曾经尘土飞扬的废弃砂厂华丽变身为带动村民致富增收的“生态花园”,一场“生态逆袭”正在五华区西翥街道上演。未来,五华区将持续推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并驾齐驱,实现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共赢,走出一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促共进的绿色发展之路。

  云南网记者 彭锡 通讯员 李茜茜 黄正刚 李席丰

责任编辑:胡津滔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