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临沧:沃土结硕果 产业绘新景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7日 07:25:14  来源: 云南网

  春华秋实,滇西南连绵起伏的大山深处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临沧市坚果种植面积、品质世界第一,茶叶和甘蔗种植面积、产量全省第一,核桃种植面积、产量全省第二。凤庆县(核桃)、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茶叶)、永德县(澳洲坚果)被列为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甘蔗)被列为全省“一县一业”特色县。

  冲刺“十四五”、谋划“十五五”,临沧糖、茶、果、菜、牛、咖啡、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正在以奋进的姿态翻开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的崭新一页。

临沧市主城区

  龙头起舞 从搭建平台到做大品牌

  位于临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临沧咪多啰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仅5年多,发展成绩亮眼。2024年以来,公司实现卤肉制品产量200吨、腊肉250吨、火腿300吨、香肠450吨、鲜食玉米10000吨,销售额达1.5亿元、总产值达2亿元。其中,鲜食玉米产品通过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已分别向美国、日本、法国出口货值3000多万元的产品,山货实现“进城出海”。

  咪多啰紧盯市场需求,立足临沧资源禀赋外出找订单、签协议,握着订单建基地;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由企业分别制定鲜食玉米种植技术规程,鸡、猪、牛养殖技术规程,把怎么种、怎么养两套标准交给合作社,让农民深度嵌入产业链条;建立“公司+高校+专家工作站+基地”产品研发机制,与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等合作,设立廖国周教授专家工作站、云南农业大学教学实践基地,聚力打造佤乡源、咪多啰农产品品牌。

  接入工业5G互联网,建立产品原料溯源管理平台、ERP生产管理平台、SAAS销售管理平台……在咪多啰生产车间,生产制造的全过程关键环节已实现数字化,着力建设绿色工厂、零碳工厂。

  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四轮驱动”战略,通过“公司+基地+协会+农户”模式将茶农的6万亩茶地发展成为固定茶叶原料基地,辐射双江县、临翔区、永德县、沧源佤族自治县的22个乡(镇)24086户茶农,茶叶收入成茶农的主要经济来源。

  公司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将茶叶鲜叶收购、初加工、技术推广等业务分包下放到部分茶区大村,通过茶叶专业合作社办企、个体户转企,构建茶叶初加工体系。与知名科研院校合作,开展新品种选育、加工技术提升、加工装备研发等科研攻关。引进7名专家成立云南省江用文专家工作站,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个、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科技专项2个、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示范项目30项,攻克了一批茶叶技术难题,先后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有机茶示范基地、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有机茶示范基地、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单位等荣誉。

  公司打造“勐库戎氏”品牌,成立专门销售公司,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发展经销商专营门店185个,在抖音、天猫等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线上线下相结合开拓市场,推动双江茶叶走向全国,远销香港等地区,以及澳大利亚、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其产品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茶业十佳企业品牌、中国茶业百强企业等多项荣誉。

永康芒果基地

  利益捆绑 从单打独斗到联动共赢

  凤庆县洛党镇厚丰村以沪滇协作项目为抓手,借助土壤疏松肥沃、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条件适宜等自然条件,积极响应国家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发展滇黄精2.4万亩,让滇黄精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

  厚丰村滇黄精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是2023年沪滇协作项目,项目资金398万元,凤庆采取“党组织(凤庆县洛党镇党委、厚丰村党总支)+村集体(凤庆县洛党镇厚丰村)+农户(139户)+基地(滇黄精良种繁育建设基地)+企业(好医生云福中药材有限公司)”的经营模式,推动基地建设。

  县国资公司、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按投入比例占股。其中,县农投公司投入资金256万元,负责基地建设、育苗成本垫付和资产运营管理,占股30%;厚丰村以398万元沪滇协作项目资金入股,占股30%;凤庆好医生云福中药材有限公司负责技术服务和市场销售,占股20%;农户以土地入股,占股20%。好医生云福中药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5000吨以上中药材精深加工生产线,延伸了产业链,保障稳定销售,进一步带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增加群众经济收入。这一“3322”利益分配机制的运营,实现了规模增效与农民增收双赢。

  镇康县还推行分区挂联机制,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结合当地3家龙头企业加工生产能力情况,按区域布局与14家合作社建立长期稳定的挂联机制,帮带1.5万户农户形成利益联盟。2024年,仅田坝村的坚果种植户就实现分红60万元。

  镇康县注重运用企业垫资、合作社组织、社员销售抵扣的统一管理模式,推动统一农资采购、统一管护技术、统一采摘收购机制,解决果农农资采购资金困难、技术不规范、产品价格吃不准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依托园区3家龙头企业,通过开发果仁、果油、开口笑等100多种精深加工产品,满足市场的多样需求,切实将企业、合作社、果农的利益联结由基地端向加工端和市场端延伸。

  2024年,全县坚果种植面积43万亩,3家龙头企业加工坚果6万吨,工业产值达7.46亿元,实现利润3100万元,上缴税收797万元,带动就业326人,实现果农户均收入3.9万元,人均创收8800元。

荣康达农文旅融合庄园

勐底农场的荔枝熟了。

  三产融合 从各自为政到群策群力

  以3700亩绿色茶园为核心,组建6支劳务队,年收入超60万元;建成标准化初制所12个,高峰期提供450个加工岗位,创收超400万元;培育34名“土专家”,带领1100余村民参与茶园管护,带动周边群众增收40万元;创新“直播+零工”模式,村民直播间交易额破70万元,支付茶农40万元,孵化11户自主直播户……

  近年来,永德县梅子箐村通过茶旅融合构建全链条增收体系,推行三产联动形成“原料—加工—服务”闭环,实现产业增值与群众致富双赢。

  以项目优环境集聚人气、以基地保品质集聚名气。梅子箐村党总支依托茶叶产业资源培育壮大市场经营主体,引进永德县家鑫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负责创业村落运营,聘请5名创业导师,孵化创业主体58户。引导茶叶加工企业推行绿色化生产,清洁化、标准化、规范化加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条。推行品牌统一、标识统一、宣传统一的抱团发展模式,实现梅子箐茶叶产品原料可溯、产地可查、消费放心,引导茶农用货真价实的良好信誉守护好“金字招牌”。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民宿、茶馆等服务业,推动茶产业与特色旅游、民族风情文化、特色餐饮等产业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茶园观光、制茶品茶、休闲度假的产业链。

  同时,梅子箐村党总支针对茶叶生产空闲时节群众无业可就的问题,设立零工驿站,与曲阜电子厂、义乌旭平首饰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签订手工产品代加工协议,新增就业岗位464个,周边群众实现“五分钟培训、零距离就业”,走出了一条以茶为媒、促农增收的发展路子。

  双江荣康达投资有限公司是以精品化、庄园化、品牌化推动“三产”融合的典型。做优一产,围绕标准化、现代化、生态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发展目标,“庄园+基地+农户”成功运营。去年,荣康达咖啡庄园咖啡产量达500吨,产值达2500万元,带动咖农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做强二产,按照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以先进工艺打造名优品牌,生产的精制乌龙茶先后获得中国、欧盟、美国、日本的产品有机认证。2024年,乌龙茶工农业综合产值达6000万元。做精三产,依托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云南省唯一的阿里巴巴太极禅苑文化驿栈、世界上最大的有机乌龙茶园等资源,推进“咖啡+乌龙茶+民族文化+康养旅游”融合发展,2024年以来,荣康达乌龙茶庄园共接待游客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80余万元,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和农特产品销售收入达170余万元。

  通过做强绿色基地、培育绿色工业、打造旅游产业,荣康达有力推动咖啡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带动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春林

责任编辑:董明强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