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红、蓝、绿”三色绘就边疆幸福新图景
近年来,腾冲市明光镇自治村党总支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边三好”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建强边疆党建长廊三年行动,以“红、蓝、绿”三色为抓手,推动组织建设、民族团结、产业发展协同并进,成功描绘出一幅边境幸福村的生动画卷。
红色领航,筑牢边疆发展根基
自治村以“红色”为组织建设主色调,夯实边疆治理“压舱石”。在组织建设上,巩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成效,实现抵边村民小组党支部全覆盖与党员空白村民小组清零,通过“三会一课”“请党放心、强边有我”主题党日等活动,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阵地建设中,融合傈僳族刀杆、“军警民”戍边雕塑等元素打造极边党建主题广场,深化“红旗飘飘”工程,与驻地部队开展同升国旗活动,激发群众民族自豪感。人才建设方面,开展电商培训1期覆盖20余人,培育农业致富带头人4名,支持8名青年返乡发展养殖基地、傈僳族服饰小作坊,为边境发展注入本土力量。
同时,自治村以“汉语+傈僳语”双语宣讲为载体,在边境线设立移动党课教学点,依托火塘会、田埂会开展宣传宣讲16场,覆盖群众3000人次;改编《党的光辉照边疆》等双语歌曲,让“守边就是守家”理念深入人心。在强边固防上,强化“党政军警民”联动机制,压实“五级书记抓边防”责任,建立边境重大事项快速响应机制,公开审理涉边案件2起,发布强边固防信息40余条,筑牢西南边境安全屏障。
蓝色聚力,绘就民族团结画卷
“蓝色”是自治村民族团结的象征,串联起多元文化与善治力量。文化传承方面,自治村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名,其中李国书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傈僳族射弩队在各级民族运动会屡获殊荣;党员麻永春绘制483平方米墙体文化,记录傈僳族迁徙历史与幸福生活场景。
在基层治理与教育融合上,自治完小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展览室,整合千年文明史、百年抗战史等内容,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村党总支部通过户长会、送教上门等形式,普及政策法规,自治村获评“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移风易俗工作中,组建双语宣讲队编排《文明乡风唱起来》,开展家风家教宣讲10余场;成立道理评议会,推广红白喜事自助餐模式并写入村规民约,推动文明乡风落地生根。
绿色赋能,激活兴边富民引擎
以“绿色”赋能产业与生态,自治村走出兴边富民新路径。产业发展上,聚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党组织引领发展乌龙茶、中草药种植及高山绵羊养殖,2024年乌龙茶产值达2300余万元,惠及九成以上群众;试点106亩“云薯304”种植,亩产2.8吨、亩产值4531元,正有序扩大规模。
生态与文旅协同发力,自治村以乌龙坝、大龙坝为试点打造人居环境示范点,完成多村民小组硬化亮化工程,通过“门前三包”与环境整治“大比拼”,实现村庄“条条路有人管、片片林有人护”。文旅融合方面,结合傈僳族“刀杆节”举办2届边地文化节,吸引游客2万人次,“腾冲明光边地文化体育节”获评2025年云南省体育文化优秀项目;投资100万元改建3户农房为“野奢天堂”民宿,预计年吸引游客1000人次以上,带动群众增收80万元。
如今,明光镇自治村以“三色”之力,让组织更强、民族更亲、产业更旺,在祖国西南边疆书写着新时代兴边富民的精彩答卷。
(曾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