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同心圆梦彩云南】丽江古城:以文塑旅促“三交”民族团结气象新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7日 12:01:35  来源: 云南网

  8月正值暑期旅游旺季,位于丽江古城西南隅的木府游人如织,各地游客走进这里感受其厚重的历史文化。

  “忠义”牌坊记录着纳西人忠君爱国的历史故事,徐霞客与木增的“情谊”雕像诉说着“两地情相依,共饮一江水”的历史情缘,《大藏经·甘珠尔》见证着纳西族和藏族同胞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历史友谊……在义务讲解员的生动讲解下,游客循着历史脉络拾级而上,木氏土司维护国家安定、促进民族团结,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佳话浮现在眼前。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丽江考察调研时强调,要保护利用好木府这样的重要文化地标,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作为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重镇的丽江古城,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和多元文化交汇交融地带,见证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丽江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丽江市着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古城保护和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让游客在体验历史文化的同时增进情感认同、文化认同。

  沿着斑驳的青石板路,走过小桥流水,穿过幽深街巷,来到古城内保存最完整的纳西族传统院落之一恒裕公民居博物馆。庭院里,这座古宅的主人、博物馆创始人阿六叔正热情地与游客打招呼,讲述每一件展品的历史故事、每一处景观的文化意蕴。“自2010年免费对外开放以来,从仅供参观到提供旅拍写真、研学体验等场景服务,宅院在保护、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阿六叔说,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唤起儿时的记忆和乡愁,还能用镜头记录下古宅故事,把丽江传统民居的文化魅力传播到世界各地。

  “丽江古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景区内有众多名人故居、红色教育基地、传统文化体验点。”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景区深入挖掘整理现有文化资源,挑选《一滴水经过丽江》玉璧、玉河广场团结亭、丽江古城历史文化展示馆、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等代表性景点,串珠成线,以点带面,打造旅游促“三交”精品建设工程,做好文化的活态保护、传承与发展。

  如今的古城内,像恒裕公民居博物馆这样,集中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丽江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景点、场馆、体验馆比比皆是,成为深受各地游客喜爱的网红打卡地。在喜鹤·纳西人家,游客沉浸式体验纳西族传统婚俗文化;在积善铜艺工作室,游客在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善钧的悉心指导下,完成一件跨地域文化融合的精美手工艺品;在白沙锦绣艺术院,游客在互动中感受纳西刺绣的独特魅力……在参观游览中,游客领略了丽江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了解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故事。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丽江古城四方街广场人潮涌动。当富有节奏的《纳西三部曲》响起,当地居民与各地游客围圈起舞、心手相牵,融在一起、乐在其中。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正雄

责任编辑:董明强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