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云岭网安大篷车巡回之旅”活动驶入历史文化名城巍山古城,通过“网络安全+非遗”“知识普及+互动体验”的创新模式,将网安知识与彝族、白族等地方文化深度融合,为群众打造了一场“有温度、有特色、有实效”的网络安全科普盛宴,推动网络安全理念从“知晓”向“践行”转变,为筑牢基层网络安全屏障注入文化动能。
文化赋能 非遗载体传递网安声音
大理巍山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活动深度结合地方特色,将网络安全知识植入非遗体验和民族文艺表演中,打造“文艺+非遗”双载体宣传模式,网安理念借文化之力实现“润物无声”,让网络安全宣传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密码口令要多样,生日连号不妥当。强密常换保安全,弱密易被人撞库......”彝族打歌调《网络安全记心间》将网安知识融入民族曲调,白族舞蹈《霸王鞭》展现民族风采,男声合唱《守望巍山》传递家园情怀,彝族舞蹈《阿克里哈》以热情舞姿点燃现场氛围,实现“文化欣赏”与“知识传递” 的同频共振。
在巍山古城拱辰楼广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甲马雕版刻上了“网络安全为人民 网络安全靠人民”的字样,并融入当地“瓦猫”形象和地标建筑,群众通过传统印刷工艺亲手制作网络安全主题甲马画;省级非遗巍山扎染一幅以“网络安全为人民 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的扎染作品惊艳亮相,将现代网络符号与传统纹样巧妙结合;彝族刺绣传承人创作了网络安全主题绣品,用五彩丝线勾勒出网络安全的绚丽画卷。古老非遗成为网安宣传的“活载体”,推动网络安全理念与民族文化基因深度融合。
沉浸体验 边玩边学筑牢安全防线
为破解传统宣传“单向灌输”难题,活动通过“谣言粉碎机”“真相全垒打”“小心‘圈套’”“‘投机取巧’是陷阱”“‘网安知多少’问答”等6大趣味互动游戏增强群众网络安全意识。“边玩边学”的模式让抽象的网安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生活技能,同步通过问卷调查精准掌握群众知识盲区,为后续宣传提供靶向参考。
特别设计的集章打卡模式大大提升了群众参与度,通过领取集章卡,完成各项互动游戏后收集印章,最终兑换网络安全主题文创礼品,通过互动增强了学习效果。
多元协同 凝心聚力构建清朗空间
本次活动汇聚了网信、公安、工信等多部门力量,以及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和广电网络企业,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协同、群众参与”的宣传格局。宣讲现场,工作人员聚焦网络诈骗、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法规等群众关切点,通过案例剖析、法规解读、技能演示等方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听得懂、用得上”的实用指南。
此外,活动还创新推出“商户联动模式”,动员古城热门商户参与宣传,以“答题赠网安主题文创礼品”为纽带,使其成为网络安全宣传的“前哨站”,让网安知识融入古城消费场景,实现“宣传无死角、知识入人心”。既是网络安全宣传向基层延伸的生动实践,也是“文化赋能安全治理”的创新探索。不仅有效提升了巍山各族群众的网络安全意识与防护能力,更为全国网络安全宣传工作提供了“在地化创新”的鲜活样本。
本次活动由云南省委网信办主办,昆明市委网信办、楚雄州委网信办、大理州委网信办、保山市委网信办、德宏州委网信办,盘龙区委网信办、楚雄市委网信办、洱源县委网信办、巍山县委网信办、腾冲市委网信办、芒市委网信办、瑞丽市委网信办协办,昆明信息港承办。
云南网记者 段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