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石斛花正艳,小课堂很暖,江东乡这样守护村里的童年与“夕阳”
在芒市江东乡李子坪村,村民杨荣成家的庭院里,各式石斛花开得正盛。面对直播镜头,他从容地向观众介绍:“这个是梵净山石斛,你就不用担心把它种死,主播这边已经种植成活了。”他所销售的观赏石斛,正是村里“石斛花庭院经济”的鲜活产品。
受历史搬迁影响,江东乡多数有能力的家庭已经迁离,未迁居民中青壮年又大量外出务工,致使留守老人与儿童问题突出。面对“一老一小”照护难题,乡党委转变作风、下沉服务,以“庭院经济”激活家庭活力,以“志愿服务”补齐关爱短板,切实为留守群体筑起了温暖而有活力的生活保障。
乡党委引进企业后,杨荣成在自家的院子和楼顶与企业合作种植了观赏石斛2500盆左右,每年收益的管理费约1万元。除此之外,他还自己种植了500盆观赏石斛。“正常一场直播也有几百块钱的毛收入,这两年孩子也小,老人也老,做直播不仅可以卖花卉,还可以卖农副产品。”杨荣成对记者说。
石斛花种植和直播让杨荣成在家就解决了生计问题,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也不用再留守。他家的庭院是乡里首批“样板房”之一。政府引入企业力量,垫付3000盆优质石斛兰苗、无偿提供花架农资、每月技术员上门指导。村委会成立合作社与企业签订协议兜底销路。乡政府更积极引入电商赋能,组织直播培训,手把手教农户在抖音、快手上开拓销路。
与石斛花“庭院经济”一起发挥作用的,是江东乡博爱小课堂。每当寒暑假,李子坪小学又会响起孩子们的读书声和欢笑声——由本地大学生、高中生组成博爱学子志愿服务队,每年都会到学校陪伴留守儿童和农村青少年。
汤冬曼是江东乡博爱小课堂李子坪小学站点的负责人,现就读于云南中医药大学。“这里是我的母校,我父母也不识字,我带的很多学生他们父母也不识字,所以我们来到这里,既给了他们陪伴,也给了他们辅导。”汤冬曼说。
李子坪村委会空竹林村民小组二组的丁静思是李子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她这个假期和爷爷奶奶在家,今年已经第五次参加博爱小课堂了。“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也可以感受到一些传统文化,老师们还会教我们英语、语文和小手工,以后我还想来,因为在这里我非常开心。”
“今年是开展博爱小课堂的第五年,五年来,我们的志愿支教站点数递增到7个,实现了辖区全覆盖,共凝聚了421名志愿者的力量,服务孩子2981人次,服务时长达52280个小时。”江东乡宣传委员李茜娅介绍说。
方寸庭院,既能安放乡愁,也能孕育希望;小小课堂,既传递知识,更播种梦想。在江东乡的探索中,“一老一小”不再只是沉重的负担,更成为乡村振兴路上携手同行的温暖力量。(杨安社 石喃喃 杨波 李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