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6年2000幅画 他用画笔为宁波留“底稿”
胡煜璋正在介绍他的作品。王博 李雨洁 摄
甬派客户端记者 王博 通讯员 李雨洁 周聪迪
连日来,北京荣宝斋画院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胡煜璋一直在鄞州区姜山镇走马塘村采风。
“我得把这些变化画下来,为乡村发展留份‘底稿’。”他望着眼前修缮一新的老宅笑道,“这几年村里‘修旧如旧’,不仅留住了老建筑,还添了新景观,文旅融合欣欣向荣。”
画室一角。
自2009年迁居鄞州区东郊街道宁丰社区以来,胡煜璋便将生活重心放在了宁波。
16年间,他的足迹遍布宁波的街头巷尾、河湖山川、村落社区,创作美景画作超2000幅。
胡煜璋笔下的月湖。
他的笔下,宁波的湖是绝对主角——有120余幅作品定格月湖四季,30余幅描绘东钱湖风光。
胡煜璋笔下的画龙村。
胡煜璋在写生途中还常遇到一些“小美好”。几年前的一个冬天,他看到天气预报称市区会下雪,于是凌晨4点赶到月湖,果然“等”到了雪花纷飞。他当即冲进雪地,支起画架创作。
去年春天,他在东钱湖画梨花时,恰逢游客喧闹赏花,一只蝴蝶悄然停在画布上。“那一刻,我觉得这幅画活了……那种灵动的感觉,比刻意构思好得多!”胡煜璋说。
胡煜璋笔下的东钱湖。
胡煜璋笔下的东钱湖。
他的这些画作还成了无声的“导游”。120幅“月湖景致”画作在北京展出后,不少人循着画来宁波打卡,有人找不到画中景,还特意询问他。
“如今,人们都是靠着手机制作旅游攻略,没想到,我的画也能当上‘导游’。”他笑着说。
胡煜璋笔下的鼓楼。
胡煜璋笔下的鼓楼。
作为宁丰社区居民,他把这些年社区的“变迁”也装进了画里。
起初,他在小区画画时,大家觉得“没什么意思”;但当他花了一年时间,细致描绘出小区四季流转、晨昏交替的景致后,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身边的美。
胡煜璋笔下的南塘老街。
胡煜璋笔下的三江口。
除了专注绘画,胡煜璋还倾心于社区的文化建设。
他连续多年在暑期开设公益绘画班,教了100多位青少年学习绘画;组织“书画进万家”活动,带领学生用作品装点社区宣传窗和单元楼道。
胡煜璋笔下的老外滩。
每逢传统节日,他还会和学生一起制作节日装饰,为社区增添喜庆氛围,让公共环境在艺术点缀下焕发出新的活力与温度。
胡煜璋正在创作。
“画宁波,不仅画它的温度与变迁,更用画留住了时光印记。”谈及创作初心,胡煜璋目光坚定,从鼓楼、天封塔、南塘老街等古建筑,到月湖、东钱湖等美景,再到画龙、走马塘等古村落和宁丰等现代化社区,只要能画,他就会继续为这座城市留下“底稿”。
以上四图均为胡煜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