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火 活力足
2025“玉超”落幕。记者 王剑钊 摄
8月是玉溪最热的“足球季”,4场中超联赛云南玉昆主场赛事,每场比赛不少于2.2万名观众;百余场2025“我爱足球”玉溪市足球超级联赛暨“加油玉昆”足球邀请赛,吸引全省千余名足球爱好者参与。“中超+玉超”“观赛+参赛”的“赛事周末”,让足球成为整座城市的热门话题,更激活玉溪暑期消费活力。
周六的玉溪高原体育运动中心副体育场上,来自昆明和红河的足球队正在酣战。队员们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18岁,前一晚他们在主体育场的球迷席上共同为云南玉昆加油,此刻他们成为绿茵场上的主角,尽情释放着对足球的热爱。
昆明球队的李义是坦桑尼亚留学生,目前在云南大学学习,这是他第二次到玉溪踢球。作为“玉超”的参赛队球员,他和队友免费获得了前一晚云南玉昆对阵武汉三镇的球票。“要知道,现在云南玉昆的球票可是一票难求。”他用“震撼”来形容走进现场那一刻的感受,“这里有那么多人热爱足球,为足球呐喊。赛场上我认识了很多来自云南各地的球友。等这轮比赛结束,我要和队友一起去聂耳纪念馆看看。”
于7月26日开赛的“玉超”,至8月31日落幕共举办125场比赛,吸引了来自昆明、普洱、文山、红河、西双版纳以及玉溪的30支球队参加,超过1300名球员参与。比赛在周末举行,参赛队员不受国籍、户籍、单位限制。比赛期间,组委会为每支参赛球队提供一定数额的观赛球票,红塔区以外的参赛球队还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免费标间。
中超联赛效应和“玉超”的参赛优惠措施,让“玉超”在省内业余足球队中“一呼百应”。“我们是最后一支抢上参赛名额的球队。”来自红河的队员马炬说,作为云南玉昆的忠实球迷,他对玉溪很熟悉,“玉溪气候很好,比赛场地很专业,足球的氛围很浓厚。”从观赛到参赛,他在玉溪停留的时间也从1天拉长到了3天。“8月正好暑假,我就带着一家老小都来,比赛完了在玉溪逛吃一下,泡泡温泉,是我家的固定行程。”
今年暑期,玉溪市围绕足球赛事在中心城区商圈、夜市同步启动“激情一夏·当燃玉溪”啤酒音乐节活动,并依托美食、美宿、美物特别推出“绿茵百万券·玉昆主场狂欢季”足球专项消费券活动。全市150余家联盟合作商家提供“球票+”消费满减、专属折扣、低价住宿、景区出行、美食等优惠活动,留住球迷们的脚步。
“赛事周末”对消费的综合带动作用明显。8月2日,全市住宿人数突破5万人次,创下全年单日新高;8月15至16日,赛事拉动直接消费1671.33万元,体育及相关行业消费金额约6184万元。红塔区主要旅游景点接待游客较非赛事周末增长近两成,旅游收入较非赛事期间增长约43.27%。
玉溪市教育体育局群体科科长刘海屹介绍,作为云南玉昆队中超主场的配套赛事,玉超不仅为业余球员搭建了竞技舞台,更通过“体育+”模式,助推玉溪文体旅融合发展。除了中超、玉超,全国U21、U16等青少年足球赛事也在玉溪举行,当地逐步构建起覆盖“职业+草根+青训”的立体化足球赛事体系。
今年1至7月,玉溪已举办各类赛事208场,承接训练131项次,参与人数超46.6万人次,拉动消费投资约7.8亿元。当前,玉溪正加速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留量”,打造“体育+旅居”“体育+康养”等融合模式,让足球激情持续点亮城市活力。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杨茜 王剑钊
研学乐 润童心
在开远小谷粒农场,孩子学扎稻草人。通讯员 杨丹 摄
今年暑假期间,开远市掀起以农耕实践为主题的少儿暑期研学热,伴随稻谷芬芳,孩子们开启一堂堂生动立体的劳动实践课。
位于羊街乡卧龙谷村委会的云南红河卧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是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其业务涵盖绿色高效“云恢290”优质稻谷推广种植、加工销售,以及农耕文化体验、劳动教育、研学实践,建有开远市卧龙谷粮食博物馆、农耕文化体验餐厅、大中小学生现场教学实践基地、云南省共享农民田间学校、红河州农耕文化科普教育基地等,可为农民、大学生、村(社区)干部、企业职工、儿童等开展实践教育培训。
由卧龙米业创立的开远市小谷粒农场以体验农耕文化为主线,针对6至14岁青少年设置田间插秧、手工制作软米粑粑、捉稻田鱼等寓教于乐的农耕文化体验活动。农场融合乡村旅游、研学实践与农耕文化体验,传统节日时有舂糍粑、包粽子、磨米浆、蒸卷粉等民俗体验,平时有亲子农耕竞赛、趣味运动比赛等,是孩子放松身心、收获知识的理想之地。
农场里,在家长与社区工作人员带领下,孩子们在袅袅炊烟中体验柴火饭制作过程,动手烹饪美食。扎稻草人让孩子们“脑洞大开”,金黄稻草在灵巧小手中上下翻飞,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稻草人逐渐成形。充满趣味与挑战的农事科普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体验从餐桌到田间的奇妙旅程,满足的笑容洋溢在每一张稚嫩的脸上。
“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和价值,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也让我们体会了种菜的辛苦。自己亲手做出饭菜非常有成就感,吃起来非常香。”开远市东城小学学生申峻宇说。
暑假期间,小谷粒农场每周都会迎来州内各地的研学队伍。在这里,从扶犁耕地、弯腰插秧,到挥镰收割、稻田养护,每个人都能成为“农夫”,深度参与农耕活动。
农场的农业科普馆则以实物、多媒体形式分别展示不同品种水稻从种子到米饭的历程,稻谷、大米检测等趣味农业实验培养科学思维。孩子们还可以在稻田边的自然课堂观察作物播种、生长,认识稻田生态系统,树立环保意识,真切感受土地的温度。
这些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让“小农夫”在夏日里脚踏泥土迈出探索的步伐,用双手开启成长必修课,历练热爱劳动、勤奋好学的精神,提升内生动力。
云报全媒体记者 饶勇 通讯员 杨丹
美团旅行发布《2025年暑期文旅消费观察》
昆明入选暑期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
近日,美团旅行发布的《2025年暑期文旅消费观察》显示,今年暑期旅游市场热度持续,各类细分需求场景迸发,深度游、品质游需求旺盛。昆明凭借独特清凉气候优势带动外地游客量同比提升23%,入选暑期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暑期300公里以上中长线游需求增速超15%,暑期“周边游”“一日游”搜索量均环比涨超70%。旅游度假品质化、个性化趋势凸显,一站式产品受热捧。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暑期“避暑胜地”搜索量同比增长112%。在独特清凉气候优势带动下,暑期前往昆明的机票、火车票预订量同比上涨18.2%,航空客流以郑州、北京、深圳等跨省核心城市为主,铁路客流聚焦大理、丽江、曲靖、贵阳。昆明暑期五星级酒店订单量同比上涨超62%,特色民宿订单量同比增长22%。
今年暑期,美团旅行与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昆明市文旅集团联合落地“美在昆明”目的地合作,结合昆明避暑及咖啡节热点,推出“去昆明避暑 感受清凉夏日”全国大促活动,吸引大量用户参与。
在体验经济日趋火爆的当下,旅游度假消费品质化趋势明显,“小团游”从小众迈向主流。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暑期跟团游订单中,精品小团订单占比达40%,同比增加90%,昆明—大理—丽江等线路成为热门之选。用户偏好从“泛观光”转向“精体验”,暑期美团旅行跟团游订单中,包含深度讲解或手作的一日游产品订单占比过半,深度体验型线路产品热度高企。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游客青睐于“吃住行游购娱”的一体化便捷服务。数据观察显示,“住宿+餐饮”“住宿+体验”等跨界间夜需求激增,住宿业供需匹配迎来新思路。
云报全媒体记者 胡晓蓉
旅居热 消费火
酒店入住率持续攀升,康养地产销售火爆,避暑旅居人口创历史新高……近年来,以“中国阳光城”闻名的永仁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日益完善的康养配套,着力丰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新业态,大力推进康养产业发展,带动全域消费提质升级。
暑期以来,永仁县迎来避暑游客高峰,酒店行业出现一房难求的局面。多家酒店针对长住客群推出特色服务,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据统计,今年8月1日至20日,全县共入住国内旅客19975人次,同比增长22.58%;县城居住人口增至4.9万人,较平日增长81.48%。
“近两个月我们酒店入住率均超过95%,几乎天天满房。来自成都、重庆、新疆等地的避暑游客居多,超过六成的长期住客选择了包含三餐的套餐服务,平均入住时长达到28天。”永仁亚特斯酒店的工作人员介绍。为提升客户体验,酒店与本地旅行社合作推出“康养+旅游”套餐,积极推荐当地特色美食和景点,有效拉动周边餐饮、购物等消费增长。
永仁县康养地产市场同样表现抢眼。在“云上阳光”康养地产销售中心,前来咨询和购房的客户络绎不绝。“这里空气好、阳光足,气候冬暖夏凉,水果蔬菜也很丰富,我很喜欢这里,准备在这里度过我的老年生活。”来自成都的购房者杨春蓉说。
已交付的永仁县“玫瑰阳光城”小区也在暑期迎来入住高峰。傍晚时分,小区内人潮涌动,长街宴正在热闹举行,业主们围坐在一起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该小区物业负责人介绍:“目前小区入住率达到80%,共4000余人。政府部门配套的健康管理中心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服务,让业主享受‘小病不出社区’的便利。我们还定期举办白族特色长街宴、健康讲座、手工课等活动,让业主真正融入本地生活,实现从短期旅居到长期定居的消费升级。”
目前,永仁县正加快推进7个乡村振兴(旅居)示范点、“玫瑰阳光城”三期、钰城酒店等项目建设,将持续深化“康养+旅游”融合发展模式,重点打造四季康养旅居产品体系,推动永仁建设成为滇川地区重要的康养旅居目的地。今年1至7月,全县吸引旅居人口近4万人,康养产业正成为推动永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云报全媒体记者 谢蕊灿 通讯员 李峻豪
观展览 赏瑰宝
景颇族的织锦场景吸引游客驻足观看。
游客在德宏州博物馆参观。
暑期,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博物馆参观人潮涌动,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探寻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脉络。博物馆二楼的民族厅内,傣族竹编工艺精巧绝伦,从生活用具到艺术摆件,尽显傣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景颇族织锦色彩斑斓,图案中凝结着对自然、祖先的敬畏与崇拜,展示着景颇族独特的审美与精湛的技艺;阿昌族的户撒刀寒光闪耀,千锤百炼的工艺承载着千年匠心与民族的勇敢坚韧。博物馆还通过多媒体展示,呈现景颇族的目瑙纵歌节、傣族的泼水节、阿昌族的窝罗节等民族节日场景,让游客沉浸式感受节日的欢乐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暑期以来,日均游客量大幅增长,不少游客都是全家到访,在馆内度过充实时光。游客们表示,通过参观展览,让他们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有了更直观深入的认知,独特的民族魅力令人着迷。
云报全媒体记者 雷桐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