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社会热点 >> 正文
谁来讲述南方?加纳通讯社社长的中国思考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5日 11:32:51  来源: 参考消息

  原标题:谁来讲述南方?加纳通讯社社长的中国思考

  铁轨在脚下延伸,锈迹斑斑,通向空旷的站台。

  百年前,这里昼夜轰鸣,如今只剩风声吹过黄墙红瓦的站房。碧色寨,这座中国最早的火车站之一,当年是滇越铁路的心脏。法国殖民当局修建这条铁路,不是为了云南的繁荣,而是为了让锡矿、皮毛和大米更快地被运往海外。洋行、酒楼、石库门式的仓库林立,欧洲商贾汇集,当时的昆明人称这里为“小巴黎”。

  在这座位于云南蒙自的边陲小站,站在铁轨上的加纳通讯社社长阿尔伯特·科菲·奥乌苏了解这一段历史后感叹道:“这和非洲太像了。铁路、港口、矿山,从来不是为我们,而是为宗主国。”他的话把此刻的寂静与大西洋彼岸的记忆连到了一起——加纳的黄金、木材、可可,曾经同样沿着殖民者修的轨道,被源源不断送往欧洲。

  就在碧色寨旁不远处,西南联合大学在抗战期间也曾在蒙自设立分校。那是中国教育史上一段最艰难的时光:北平、天津的师生背井离乡,在此搭建课堂,弦歌不辍。殖民的铁轨与战火中的书声,隔着十几公里的距离,仿佛两种截然不同的道路——一种是被动卷入全球体系,一种是努力寻找自我出路。

  奥乌苏在铁轨边驻足良久。他说,在加纳,殖民遗产的痕迹同样清晰:铁路多半从矿区通向港口,线路单一、功能单一,只为黄金、可可、木材更快出口。独立后几代政府都想重建,但资金短缺、政府轮替、优先事项繁多,使得“真正为本地服务的交通体系”至今难以实现。“这不只是铁轨的问题,”他说,“它背后是一种发展逻辑——我们曾长期为别人运转,而不是为自己。”

在云南蒙自,奥乌苏讲述了中国之行带给他的思考。(卢宥伊 供图)

  跳出西方媒体的“非洲叙事”

  这种逻辑并未随着殖民地独立而彻底消失。奥乌苏坦言,殖民主义不仅塑造了经济结构,也深刻影响了思想方式与叙事框架。在全球媒体格局中,非洲的故事依旧常常通过西方的镜头被讲述:贫困、冲突、不稳定,成为主导性的关键词。“当世界看非洲时,看到的是他们希望强调的非洲;当非洲人看自己时,很多时候也在通过BBC、CNN的报道来了解现实。这就是‘中心—边缘’的遗产。”

  他停顿片刻又补充道:“如果不改变,我们就会永远被动。”

  这种思考并不陌生。八十多年前,中国知识分子在蒙自的课堂上也提出过相似的问题:在国家危亡之际,如何用自己的笔、自己的声音,保存文化的主体性。今天,当非洲媒体人重新讨论“谁来讲述”的时候,那段历史的回响萦绕在耳边。

  奥乌苏并不否认外部媒体的专业性,但他坚持强调,非洲必须拥有自己的叙事能力。他列举了几个方向:编辑独立,培养记者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素养;媒体之间的合作,跨国共享资源;拥抱数字化创新,让播客、纪录片、社交媒体触达年轻人。“本质上,这是从‘他者叙事的对象’转变为‘自我叙事的主体’。”

  在他看来,这是一场艰难但不可回避的思想解放。殖民者曾经用铁轨决定了物质的流向,而今天的媒体叙事决定了观念的流向。如果不能把握这种力量,南方国家就很难真正实现自主。

  宝贵的中国经验

  在蒙自的几天里,奥乌苏沿着碧色寨的铁轨走过,又转到被修复的哥胪士洋房里。这里如今是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也是教育空间,展览里陈列着那段历史:陈寅恪悲叹“南渡北归”,闻一多“何妨一下楼”,在这座边陲小城并置成时代的背影。

碧色寨是中国最早的火车站之一。它曾经被殖民的历史让奥乌苏想到非洲国家的过去。(卢宥伊 供图)

  那时的人们身处烽火岁月,却都没有放弃留下自己的声音。“我注意到,中国并不是单纯把遗产‘封存’起来,而是努力让它进入公共生活。”奥乌苏指着一面展板说,“殖民的创伤,可以被转化为教育的素材和社区的自豪感。这说明,历史并不只是负担,它也可以成为一种资源。”

  在蒙自百年古树石榴园,奥乌苏看到另一种路径。果农在田间忙碌,合作社和企业在村口设点收购,游客在采摘区体验乡村生活。产业和旅游结合起来,提高了村庄整体的收入。对他来说,这个场景和家乡的可可园形成了强烈对照。“我们也有同样肥沃的土地,但如果没有政府规划、政策支持和产业设计,农户就只能停留在粗放种植、低价出售的阶段。”

  他认为,中国经验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意为之”——遗产不是听任荒废,而是被修复利用;农业不是任其自生,而是被纳入国家战略。地方的主动性和政府的政策支持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双向的合力”。

  这种“合力”,在他眼里并不局限于云南,令他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国的“五年规划”。奥乌苏说:“我研究过中国的五年规划。这不是停留在文件上的口号,而是可以真正影响国家发展的蓝图。它明确目标、设定时间表、规定责任机制,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评估和调整。”

  对比之下,许多非洲国家的发展往往受制于短期政治周期和外部援助议程。“政府换届,政策就中断;援助方更替,重点就转移。这样的发展很难持续。”奥乌苏说,中国的规划方式提供了另一种可能:长期思维、上下协同、结合国情,“最重要的一点是,它是自我生长的,而不是照搬外部模式”。

  在奥乌苏看来,这正是南方国家要汲取的关键经验。过去,殖民轨道决定了资源的流向;今天,只有清晰的战略规划和本土化的政策设计,才能让发展之路走得更远。“非洲必须向所有人学习,但同时应保留决定自身发展优先事项的主导权。”他说。

  “全球南方需要自己讲好故事”

  奥乌苏的话滔滔不绝,但主要是围绕一个关键点:殖民时代的铁路决定了物质如何流动,而今天的媒体叙事决定了观念如何流动。如果南方国家依旧依赖他人的视角,就会在思想上继续走一条被动的轨道。

  他的答案,是“联合讲述”。在他看来,中非媒体的合作并不仅是互访与交流,而是共同塑造一个多声部的空间。可以是联合制作新闻专题和纪录片,可以是平台间的内容互换,也可以是青年记者的培训与技术支持。目标不是让某一方替代另一方,而是让更多元的叙事并存,让世界看到一个更真实的全球南方。

  “你的笔、你的镜头、你的麦克风,都是改变世界的工具。”他说,这是他想对年轻记者的寄语,“不要低估自己的视角的力量。如果你不去讲述,别人就会替你定义。”

  碧色寨的铁轨在阳光下延伸,锈迹斑驳。一个世纪过去,它静默无声,却似乎仍在提醒:道路可以被强加,也可以被重建;故事可以被代言,也可以自己来讲。

  “谁来讲述南方?”奥乌苏的答案干脆利落:“我们自己。”(卢宥伊

责任编辑:董明强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