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羊肉香。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连片的草场间,成群的黑色山羊悠闲踱步。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养殖传统,云龙县将黑山羊产业打造成为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云龙县黑山羊素以肉质鲜美、品种优良著称,当地群众历来有养羊、食羊的习俗,节庆婚丧都离不开羊肉待客。目前,全县共有羊养殖户9877户,羊存栏量达28.33万只,出栏量27.64万只。其中,山羊存栏26.76万只、出栏25.85万只。规模200只以上大户21户,存出栏量稳居大理州首位。
为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云龙县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采取放养与饲养相结合的方式,探索推行“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多元化养殖模式,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黑山羊养殖。同时强化品种改良、圈舍建设、疫病防控、饲料调配等关键技术服务,不断提升养殖户养殖技术与繁殖效率。
针对云龙黑山羊商品知名度不高、市场商品化率低的问题,云龙县启动“云龙黑山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项目。通过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提升云龙黑山羊的商品知名度,强化对地方特色资源的保护与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切实保障养殖户收入稳步增长。
聚焦黑山羊养殖户运输难、收购商收购成本高导致的交易难题,云龙县积极搭建市场平台,构建起集养殖、收购、中转、售卖为一体的多元化肉羊销售体系。目前,全县拥有4个年交易量达7.5—8万只的牲畜交易市场,还建有2个大型集中外销点,年外销总量约14—15万只,产品远销海南、福建、湖南、贵州、广西等地,实现了从本地市场向全国市场的跨越。
在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云龙县始终严守质量安全底线。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常态化开展羊布鲁氏杆菌、羊痘、羊口蹄疫等常见病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及疫病监测工作,扎实做好产地检疫,严把对外运输羊只质量关,确保羊肉产品质量安全,为消费者健康保驾护航。
云南网记者 李丽 通讯员 杨倩 段志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