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一带一路的云南实践】开放合作融四海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6日 07:41:27  来源: 云南网

  加快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充分发挥前沿省份作用,深化澜湄合作……近年来,云南省搭平台、建机制、促共赢,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密切往来交流,凝聚发展共识,深化务实合作,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积极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第9届南博会上,外国参展商与机器人互动。 记者 陈飞 摄

  “走亲戚”般交流交往

  云南,中国的西南大门、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背靠14亿多人口的国内市场,连接25亿人口的南亚东南亚国际大市场。在高质量发展的多彩篇章中,开放云南分外耀眼。

  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云南依托独特区位优势,不断拓展对外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主动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在“软联通”上不断发力,推动各项合作机制建设不断取得进展。

  密切的交往与互动,见证着“通”的温度与共识的力量。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团出访,足迹遍布缅甸、老挝、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孟加拉国、马尔代夫和阿曼等国,推动多领域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与云南越走越亲、越走越近。

  云南与相关国家的地方政府间建立了12个多(双)边合作机制,双边合作机制已实现湄公河国家全覆盖。云南省与5大洲的39个国家建立了119对国际友城,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容。中国云南—老挝北部合作工作组机制成立20余年,中国云南—泰国(北部)合作工作组升级为中国云南—泰国合作工作组,中国—印度洋地区蓝色经济发展合作论坛搭建了“全球南方”共谋蓝色未来的平台。

  云南,成为合作中的重要链环。各国通过云南,读懂中国,凝聚共识。

  围绕地方治理、纪检、执法、交通、农业等发展议题,云南还面向周边国家党政职能部门开展专题研修、培训和参访,加强交流,分享经验。

  曾在云南参加党政干部培训的老挝中央办公厅地方基层局副局长维赛·康达感慨,云南是中国唯一与老挝接壤的省份,来这里就像“走亲戚”。在云南看到了中国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十分值得借鉴。

  近年来,来自斯里兰卡各部门的近90位官员和专家先后来云南参训,成为双方友谊的践行者和推动者。9月中旬,刚结束培训的海关高级副关长费尔南多·兰加纳说,自己从在昆明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学习考察中看到了一个多元、美丽的云南。他表示,要为不断拓展斯滇合作多做工作。

  携手共赢活力澎湃

  斯里兰卡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娜丽卡·科迪卡塔说,每年来云南参加南博会,都是斯方的一项重要日程。这也是南亚东南亚以及诸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客商的共同心声。

  从“南亚国家商品展”到如今的国际性展会,南博会已成为云南的标志性盛会,成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乃至世界各国多边外交、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合作内涵和外延持续深化和扩展,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南博会背后,是一个更加开放的云南。

  携手各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云南也与更多国家在共享“有一种叫云南的机遇”。

  看口岸,机遇无限——

  云南正充分发挥口岸畅通国内外市场关键节点的作用,推动“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变,进一步助推沿边开放。

  近年来,云南以昆明国际枢纽口岸为核心,以磨憨、河口、瑞丽重点枢纽口岸为龙头,以孟定清水河、猴桥、天保、关累港物流节点口岸为支撑的“1+3+4+N”口岸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云南正以口岸为流量入口,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国际货场车水马龙、出入境旅客“无感通关”、边民互市“智慧机验”……这一幕幕,正是云南沿边开放活力奔涌的缩影。

  看贸易网,连接彼此——

  今年上半年,云南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国出口达663.6亿元,同比增长7.2%。

  近年来,云花、云果、云菜等各类云南高原特色产品依托便捷通关与政策红利,以更优成本、更快速度进入越南、泰国、新加坡等成员国市场,为本地企业开辟了一条“黄金赛道”。

  今年前7个月,昆明海关累计为我省出口企业签发RCEP、中国—东盟等各类优惠原产地证书6.8万份,签证货值121.2亿元,覆盖25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凭这张国际贸易中的“纸黄金”获进口国关税减让约3.03亿元。

  云南省为湄公河五国提供“三免三便利”政策措施,全面推行澜湄签证、东盟国家旅行团免签入境西双版纳等便利化措施。

  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贸易规模连续7年保持在1000亿元以上,有效地促进地区协同发展。

  走在开放的大道上,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云南与共建国家坚定携手,取得实打实的合作成果,写下更多共赢的故事。

  云报全媒体记者 罗蓉婵 韩成圆

河口口岸:客货双旺景象新

  9月秋高气爽,滇越跨境旅游市场热度不减。每天清晨,河口口岸都会迎来一批批兴致高涨的越南游客。从这里,他们开启云南之旅。

  越南第一旅行公司经理、越南—云南旅游联盟品牌主理人黄雪,已在越中旅游行业从业5年。今年的旅游市场,她发现了一些不同。

  “往年,越南游客会持通行证赴滇游玩。他们通常会选择4天3晚的行程,最远能到达弥勒市。”黄雪说,今年更多越南游客渴望在云南看到更远、更丰富的风景,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市等目的地因此受到青睐。

  刚过去的这个夏天,黄雪和团队推出了6条越滇游线路,其间共接待近1万名越南游客。“好风景之外,便利的通关也是加分项。通常情况下,一批游客15至20分钟就能完成通关流程。”

  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昆明海关所属河口海关共监管服务进出境旅客377.46万人次,同比增长18.63%。河口海关与口岸办、旅行社等单位建立了信息通报机制,及时掌握旅行团、调研团等进出境计划,并推出多项便民举措,开设进出境旅游团队快捷服务通道、特殊旅客“绿色通道”、设置双语咨询台等,进一步提升进出境旅客通关体验。

  口岸人流如织,货物往来穿梭,一片热闹景象。

  每年6月到10月,是农产品出口高峰期。近日,记者看到,天蒙蒙亮,一辆辆满载越南火龙果、榴莲、荔枝的冷链货车,与满载国产葡萄、鲜橙、车厘子的冷柜车交错而过,有序通过河口口岸红河公路大桥卡口。

  云南渡边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徐云霞说,企业每天都有70多车鲜果蔬出口到越南。“新鲜度就是竞争力。口岸通关效率越来越高,早上从基地采摘、包装的石榴,下午就能送到越南客户手中。”

  2019年,中越双边第一个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在河口口岸开通。2025年,中越GMS(大湄公河次区域)跨境直达模式在河口口岸常态化运行。河口,这一中越边境云南段最大的陆路口岸,正逐步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走向周边国家的“黄金走廊”。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河口口岸进出口货物126.3亿元,其中出口货值88.5亿元,同比增长24.5%。

  云报全媒体记者 韩成圆 陈晨 黄议娴

磨憨口岸:入境游人增长快

中老铁路磨憨站 记者 周灿 摄

  “现在乘坐中老铁路列车出境很快、很方便,趁着暑假去老挝玩了一趟,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在磨憨铁路口岸,来自天津的张女士一家入境时,说起这次出境游,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大,云南旅游持续升温,东南亚国家旅游热度不减,加上磨憨国际城市口岸建设如火如荼以及中老铁路通畅运行,这个暑期,磨憨口岸出入境人员大幅增加。

  自7月1日起,截至8月31日,为期62天的2025年暑运结束。据磨憨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统计,磨憨口岸(公路、铁路)共计验放出入境旅客35万余人次,同比增长5.9%,创历史新高。其中,验放外国籍旅客16万余人次,占比超46%,同比增长36.5%。

  据悉,今年暑期,学生流、旅游流、探亲流叠加,自由行、学生游、家庭亲子游、银发游成为出境游的主要方式,中国传统文化游、民俗深度体验游成为外国人入境游的热点项目。

  “我很喜欢中国的古建筑,还有很多中国美食也让人流连忘返!”来自意大利的游客托马索在7天中国游后,对中国之行赞不绝口。

  为切实应对暑期出入境流量高峰,磨憨边检站结合人员行李多、小孩老人多、通关人数多且通关时间相对集中等实际,不断调整优化边检勤务和警力配置,开通“留学生通道”“旅游团通道”,增派台外引导警力,及时为出入境旅客提供帮助,同时依托智慧口岸建设,推出外国人入境卡自助填写打印服务、跨境旅游团网上预申报系统等便民举措,施行口岸出入境流量动态管控、出入境旅客分类分流等便民利民措施,有效确保口岸通关快速、安全、顺畅。

  云报全媒体记者 张雁群 通讯员 黄远飞 雷雨

越南旅行团畅游弥勒市。 受访者黄雪供图

 

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解纷助企强护航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云南省作为中国南向开放前沿,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地区在经贸、旅游、文化和人员等领域交往日益密切,但因制度、法规和政策等方面的差异,法律风险、贸易摩擦相继出现。

  为解决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跨境争议解决难、境外仲裁成本高、规则不熟悉等痛点,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积极探索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法律服务综合体(International Legal Services,简称ILS),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智能化的涉外法律支持。

  在平台搭建方面,昆明片区率先成立昆明国际商事仲裁服务中心,广泛吸纳国内外法律专家建立人才库,为企业提供仲裁、调解、法律查明、专业翻译等一站式服务。在机制建设方面,ILS构建了覆盖仲裁规则、准据法选择、多语言服务、跨境开庭等全流程的运行机制,并引入法院、检察院、公证、司法鉴定等机构,拓展涉外法律服务链条。

  面对国际法律服务中的“跨境难”“送达难”“开庭难”等问题,该片区还与“阿里云”合作开发在线争议解决系统,实现法律文书电子送达、在线开庭、智能归档等功能,大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使“一键解纷”成为现实。

  截至目前,国际商事调解服务中心已处理诉前分流案件46件,标的额约1.83亿元;仲裁中心受理案件20件,结案19件。已有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和中国香港等地区的近50家企业,在与中国企业签订的合同中明确约定将昆明片区作为仲裁地,反映出国际社会对该平台公信力的认可。

  此外,ILS已与2386家中外企业建立常态化联系,提供精准法律服务。诉讼服务中心累计受理案件2868件,开庭2164件,结案2725件,有效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

  昆明片区制度创新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昆明片区在国际法律服务方面的创新实践,不仅为企业“走出去”构筑了法治护航平台,也为我国参与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机制改革、提升涉外法治话语权提供了“昆明经验”。

  云报全媒体记者 张雁群

系列云品:芬芳远溢口碑扬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云南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农产品105.8亿元,增长7.1%,占云南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总值的22%。

  在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云南与相关国家紧密合作,云品的魅力也在这条惠及全球的“幸福路”上远扬。

  晨光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军马山咖啡庄园飘着醇厚咖啡香。工人们正忙着将加工好的咖啡豆打包装车,在完成通关手续后,这批云咖陆续发往海外市场。

  在氤氲的清香中,云茶以文化为桥,开拓外贸新空间。“我们的有机茶在国内销路一直很好,最近根据法国客户需求量身定制出口了200克、150克和75克三种规格的有机普洱茶饼。产品包装上融合了中法文化元素,并附有法语版普洱茶文化故事和品饮指南。”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外贸经理段丽媛满是喜悦。越来越多国际茶客,从一片片小小的东方树叶中,感受来自云南高山的醇厚韵味。

  云南外贸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故事,还写在充满活力的田间地头、忙碌的工厂车间里。

  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雪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包装车间内,公司负责人李义香十分忙碌。今年,企业接到了超过50吨的海外订单。生产线上,一批批新鲜采摘的白玉菇完成真空包装“锁鲜”流程,将走向东南亚消费者的餐桌。

  在玉溪市华宁县,柑桔种植基地一派丰收景象,工人们穿梭在果树间熟练地采摘果实。柑桔经过清洗、分级、包装等工序,被整齐码放进保鲜冷库中,经海关查检合格后,将发往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泰国等“一带一路”共建国。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经玉溪海关监管出口的鲜柑桔货值达5.47亿元,同比增长159%。

  故事的背后,既有云南企业的奋力开拓,也有各相关部门和系统精准施策的努力。

  昆明海关所属的思茅海关积极引导企业构建良性有机生态茶园生物链,助力企业优化工艺和品牌升级;芒市海关构建覆盖100余项参数的咖啡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并推行“即报、即审、即出证”模式和“云签发”、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功能等便利措施。今年以来,云南省商务厅创新建立“云企出海联盟”机制,助力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联盟成立7个月来,已组织700余家企业参与境外展会140余场次,注册企业785家,累计申报国际市场开拓项目300余个。政策赋能,服务加力,云品飘香远方。

  云报全媒体记者 黄议娴 韩成圆

文山州:对外贸易活力足

  “通关越来越顺,外贸生意更有奔头!”在麻栗坡天保国际货场查验区,麻栗坡合森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代炳看着满载热带水果的货车有序通关,欣慰地说。如今的天保口岸,联检大厅游客络绎不绝,国际货场货车排起长龙,物流区装卸声此起彼伏,成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外贸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今年前7个月,文山州外贸进出口成绩斐然,完成外贸进出口22.4亿元,同比增长42.8%,增速居全省第2位。其中,出口4.7亿元,增长14.4%;进口17.7亿元,增长52.9%。从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占比超6成,达14.8亿元,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1.2亿元,跨境电商贸易也实现了净增长。

  口岸运行方面,全州口岸4个流量数据呈“三升一降”态势。1月至7月,全州口岸完成货值36.47亿元,同比增长110.84%,增速居全省第1位。其中,天保口岸完成货值36.45亿元,同比增长114.2%,占据了全州口岸货值的绝大部分。天保口岸货运量达到18.2万吨,同比增长70.08%;出入境交通工具达1.89万辆次,同比增长20.74%。此外,天保口岸的榴莲进口持续火爆,截至目前,榴莲进口货值超30亿元,是2024年全年的9.6倍,天保口岸已跃居成为全国第三大陆路榴莲进口口岸。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文山州在口岸建设和通关便利化方面的努力。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天保口岸进境粮食、水果海关综合性指定监管地已接受海关总署实地验收,货运通道项目主体工程完工,都龙口岸联检楼改扩建项目主体完成,田蓬口岸信息化提升改造项目也获得了省口岸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通关便利化方面,天保海关认真执行优化通关便利化二十条措施,开通农产品和鲜活产品“绿色通道”,实行24小时预约通关模式,推广“提前申报”“两段准入”等申报模式,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

  此外,文山州的外向型产业也取得突破。全州累计引进21户落地加工企业备案,开展坚果、水果、咖啡豆等互市商品加工。1月至7月,累计实现落地加工产值达1.78亿元。

  云报全媒体记者 黄鹏

责任编辑:董明强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