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社会热点 >> 正文
北京将建25个城市级公园游憩活力圈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9日 05:46:46  来源: 千龙网

原标题:北京将建25个城市级公园游憩活力圈

近日,《北京公园游憩体系专项规划(2025年—2035年)》已由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按照规划,全市将构建由“公园-绿道-活力圈-活力群”组成的公园游憩体系。记者注意到,公园游憩活力圈是本次规划提出的创新概念,未来五年,北京将建成25个城市级公园游憩活力圈。

关注1

未来10年北京将新增200个公园

北京已是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截至2024年底,全市公园总数达1100个,累计建成绿道总长度达2015公里。市园林绿化局联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编制了公园游憩体系专项规划,规划发展目标提出,从“千园”到“一个大花园”,把北京建设成为布局均衡、活力多元、全民共享、独具文化魅力的大花园。

按照规划,全市将构建由“公园-绿道-活力圈-活力群”组成的公园游憩体系。其中,公园游憩活力圈是本次规划提出的创新概念,是以公园为核心,链接城市生态、文化、娱乐、消费等多元游憩资源所形成的集休憩、交往、健身、娱乐、购物、观光等多种游憩功能于一体的开放空间综合体。公园游憩活力群是承载首都“四个中心”功能的高品质精华片区。

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到2030年,全市各类公园将达到1200个,全市绿道总长度将达7000公里以上,构建完成城市级公园游憩活力圈25个、地区级公园游憩活力圈60个、社区级公园游憩活力圈若干个。

到2035年,全市各类公园将达1300个,绿道系统建设基本完善,构建完成城市级公园游憩活力圈43个,地区级公园游憩活力圈100个、社区级公园游憩活力圈建设趋于完善,形成公园游憩活力圈体系,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公园游憩活力群。

关注2

围绕奥森等打造示范性公园游憩活力圈

在搭建公园体系方面,规划提出将焕新老旧公园,高质量更新游憩潜力公园,高标准新增特色公园。规划通过“菜单式”改造,逐年推动游憩潜力公园更新,至2030年实现约200个游憩潜力公园更新改造。其中,首都功能核心区更新游憩潜力公园96个,公园类型以历史名园及小尺度的社区公园为主。

在完善绿道系统方面,提出高效连通主要居住地、办公地、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商圈和公共交通系统,满足市民最高频的日常通勤通学、休闲散步需求,实现市民出门见绿道。系统整合滨水慢行系统、城市道路慢行系统、森林步道、防火道等具有绿道功能的各类线性空间。

在构建游憩活力圈方面,将构建城市级、地区级、社区级活力圈。其中,城市级公园游憩活力圈划定应以高能级综合公园、历史名园、生态公园等为核心,游憩时段一般为假日或周末,游憩时长一般为一天及以上。地区级公园游憩活力圈划定以专类公园、综合公园、生态公园等为核心,游憩时长一般为0.5—1天。社区级公园游憩活力圈应提供健身娱乐、儿童游乐、休憩游览等设施,划定应以社区公园为核心,游憩时间一般集中在早晨、中午、晚上,游憩时长一般为1—3小时。

规划还提出,北京公园游憩活力圈划分为生态休闲型公园游憩活力圈、文化体验型公园游憩活力圈、特色娱乐型公园游憩活力圈、日常综合型公园游憩活力圈四种类型。重点围绕北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部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南海子公园、西部两园一河、东部大运河森林公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四片骨架性公园集群,以及温榆河公园等跨区域、大尺度公园,打造示范性公园游憩活力圈。

关注3

首批构建十七片公园游憩活力群

在打造游憩活力群方面,规划提出,将深化花园城市精华片区空间结构,首批构建17片活力群。

公园游憩活力群应以文化旅游功能为主,兼具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带动等功能,打造成为国内和国际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公园游憩活力群重点满足市民及游客假日游憩的需求,游憩时长约为1—3天。

规划首批构建十七片公园游憩活力群。包括十三片位于花园城市精华片区内的活力群,分别为传统中轴线、奥森—北中轴、南中轴—南森—南苑—凉水河、大运河—城市绿心—副中心、永定河—首钢—园博园、三山五园、八达岭长城、十三陵、周口店—琉璃河遗址、雁栖湖—怀柔科学城、世园公园—冬奥、温榆河—首都国际机场门户枢纽、未来科学城公园游憩活力群;以及四片推动京津冀联动协同的活力群,分别为北部燕山—塞罕坝、南部永定河—大兴机场门户枢纽、东部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西部永定河—太行山公园游憩活力群。

关注4

鼓励构建公园中高点观景场所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提出设置公园留白,预留弹性空间。充分挖掘公园内有条件的广场空间、草坪空间、林下空间、滨水空间、简易临时绿化等空间,平时保持相对简单的状态,同时具备基础设施接驳条件,为公园未来的发展变化、民众自发的多样活动、临时性需求、自然生态的演变和平急两用提供支撑。

市民未来登高观景,也有了更便利的场所。规划提出在公园内构建重要的鸟瞰视点。保护公园中已有的重要景观视点,利用公园内现有观景亭、塔类建筑等,构建景观视廊。结合城市重点地区和地形,鼓励构建公园中高点观景场所。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上的公园,重要风景名胜区周边的公园,应合理布局公园内观景平台、风雨亭等,加强不同高度的观景望城场所设计,构建观格局、观山水的核心景观视廊。围绕观景平台或节点鼓励适度设置座椅、咖啡厅、水吧等配套设施,打造良好的观景体验。(张璐)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