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白山松水故事瞩目 吉林文物焕新亮相
博物馆里展览陈设的意义在于搭建文化与公众之间的桥梁,让历史、艺术和科学知识从馆藏走向生活,实现价值传递与公共教育。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基本陈列“白山松水的记忆—吉林省历史文化陈列”中“松漠雄风”和“明清华章”展厅进行了三个多月的封闭式维护与提升工作,并于2025年10月1日已对外重新开放,假期前两日迎来参观高峰,热度不减。
此次展陈升级,吉林省博物馆优化了展厅灯光系统,增加了重要历史事件数字化展示,全面升级文物展陈方式,带来更清晰的观赏视角。在内容调整与扩充方面,新增了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清代吉林建置等内容,新增文物200件套,包括金代完颜希尹家族墓地出土春水玉、清代“吉林巴彦鄂佛罗边门防御钤印”铜印等重磅展品,精彩不容错过。
开展前夕,吉林省博物馆历史部的张蔚和李沁芳两位老师为讲解员团队带来了一场内容详实、脉络清晰的专题培训。张蔚老师围绕“松漠雄风”展厅,从“松漠”地理意涵展开,深入阐释辽宋金元时期吉林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的历史角色,生动解读了契丹文八角铜镜、春水玉、鸡冠壶等文物背后的制度沿革与文化融合;李沁芳老师则聚焦“明清华章”展厅,系统梳理明清时期吉林的建置沿革、旗民分治体制与地方民俗,通过建筑复原、文物组合与场景再现,勾勒出一幅制度与生活交织的地域历史图景。
两位策展人不仅深化了讲解员对展览内容的理解,更传递了策展思路与叙事逻辑,为后续面向公众的讲解服务奠定了扎实基础,助力讲好吉林故事、传递历史回声。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殷维
图片来源 吉林省博物馆
初审: 赵鹏 复审: 栾喜良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