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双节同庆时 “农”情满大通
歌唱祖国。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国庆的锣鼓震天响,响彻了祖国的四方;歌唱伟大的共产党,走向了繁荣富强。”“上去个高山望平川,秋天的景色好看;金黄的麦穗金灿灿,要唱个丰收的秋天……”
10月1日的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文化广场,欢快的锣鼓声与悠扬的“花儿”小调交织回荡,金色麦穗装饰与鲜红国旗相映成趣。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欢度国庆·喜迎中秋”活动在此热闹启幕,两千余名群众循着农味、果香与欢笑声而来,在这场“三农”盛宴里,触摸大通丰收的脉搏。
“这火锅粉口感筋道得很!都是咱本地土豆磨粉加工的,四川的火锅店都抢着要货哩!”特色农畜产品展销区前,多林镇藏龙庄村党支部书记祁建林的摊位被围得水泄不通。他双手捧着真空包装的火锅宽粉与细粉,热情地向围观群众推介,身前的展台上,青稞面、荞麦面、豌豆面、玉米面等杂粮面整齐码放,竹篮里的土鸡蛋垒成了小山。
“村民种的土豆加工成粉条,身价能涨三成。林下散养的土鸡和土鸡蛋,也是市场上抢手的优质农特产品。”祁建林笑得眉眼弯弯,“咱农民的好日子啊,就像这火锅粉一样,越煮越有滋味,越过越红火!”
推介农特产品。
顺着展销区的人流往前走,美食品鉴区香气四溢。西宁市民王蕾正带着父母和孩子品尝美食。“平时难得吃到这么地道的‘他火儿’(传统技艺)馍馍,老酸奶和手工煎饺孩子都很爱吃。”
王蕾指着不远处播放的“三农”宣传片,语气里满是感慨,“真没想到,就这一年时间,大通的变化这么大,村庄变得越来越美,农产品也搭上了电商快车,听说不少优质蔬菜都卖到香港去了。”说着,王蕾掏出手机,“我刚给外地朋友下单了两箱牦牛肉,让他们也尝尝咱大通的‘丰收味’!”
“这幅麦穗庆丰收的刺绣,我绣了一周时间。”在非遗文创展区,“河湟刺绣”西宁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胡燕正俯身,给围拢的观众讲解。金黄的麦穗在绣布上栩栩如生,针脚细密得能看清麦芒的纹路。“把丰收景象绣进作品,既能让年轻人喜欢上老手艺,也能让更多人了解咱大通的农耕文化。”
这场满是“农”情味的盛会,不仅晒出了大通县农业提质、农民增收的丰收答卷,更绘就了一幅农民增收、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而这图景里的每一笔,都藏着当地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对未来的期待。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