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第18号台风“桦加沙”与20号台风“博罗依”叠加影响,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谷拉乡用118分钟的生死竞速,组织群众转移避险,实现“零伤亡”。
9月30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谷拉乡暴雨滂沱,河道来水量飙升至1500立方米/秒,创下有水文记录以来的峰值,3小时内水位暴涨5米,汹涌洪水步步紧逼谷拉中心学校与沿河住户,1600余名师生群众的生命安全危在旦夕。
危急时刻,省、州、县、乡四级迅速联动,精准预警洪水来临,紧急调度上游电站延迟开闸泄洪,同步组织群众转移避险。从接到转移指令到全员撤离险境,仅用118分钟,998名中小学生、57名教师、568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75分钟后,约8000立方米山洪咆哮着涌入校园,积水深超1米,沿河房屋一层被淹。因转移及时,此次灾害实现“零伤亡”,成功守住了“不死人、少伤人”的防汛底线。
未雨绸缪的预警体系,为生死转移赢得黄金窗口期
为有效防御连续三轮强台风袭击,云南省水利厅提前部署,梯次跟进应急响应,精准研判,不间断调度,形成“省级统筹、市级联动、县级落实”的三级响应战斗力。
早在9月27日,云南省水文局与文山水文分局便开启会商研判,结合台风路径、降雨预报及历史相似洪水数据,提前72小时发布重要预警专报,精准预测谷拉乡上游立地段将出现大幅涨水。
自9月29日起,5期水文防汛联防专题服务明确谷拉河为重点防护河段;9月30日0时起,暴雨、大暴雨和山洪转移预警接连发布,直指谷拉村可能遭遇山洪、滑坡等灾害;9月30日凌晨2时,更是精准预判谷拉河立地段水位将接近警戒水位,为后续人员“零伤亡”转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科学果断的调度指挥,为群众筑起坚实“防洪坝”
9月30日凌晨,当谷拉河水位异常上涨的消息传到谷拉乡。正在富宁县下沉指导的州级工作组闻讯而动,迅速组建以文山州水务局、州教体局为主的专业队伍赶赴现场。州、县、乡三级工作组紧急会商,迅速敲定“拦蓄洪水缓涨势,同步组织人员撤离”的方案。此时,上游谷拉电站已超汛限水位,进库流量突破历史极值。文山州水务局工作人员冒着风险赶赴电站,现场勘察后果断决策:暂不开启冲沙泄洪洞,启用校核洪水位全力拦蓄洪水,通过错峰削峰为下游转移“抢时间”。与此同时,文山州、富宁县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调度部署防范措施,挂联县处级干部驻点一线指挥,乡、村、组三级责任层层压实,每个村、每户人、每个重点部位都有人紧盯,让决策指令快速落地,为千人转移赢得了关键时间。
全员联动的应急响应,织密“不漏一人”的安全网
谷拉乡严格执行“1262”预警响应机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按照日常演练流程,成立现场转移指挥部。工作人员密切监测雨情、水情变化,借助村组干部群、网格群、应急广播等多种渠道,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村、到户、到人。9月30日,全体干部对集镇186栋房屋、320户共662名群众开展“敲门行动”,挨家挨户提醒群众注意安全。同时,利用小喇叭反复播报警示信息,不断增强居民的防范意识。河道沿线,8名值守人员冒着风雨不间断巡逻,每隔几分钟就向指挥部上报水位变化。
险情就是命令,9月30日12:00收到谷拉河立地站洪水预警后,13:00现场转移指挥部有序组织1600余名群众及师生转移避险。在谷拉中心学校,老师们按照日常演练流程迅速组织学生有序排队、清点人数。从校园到集镇,现场指令清晰,工作人员分工明确,转移过程秩序井然。这种高效联动得益于谷拉乡平时坚持“备练结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储备应急物资、完善应急预案,让干部熟悉流程、群众掌握要领,关键时刻才能迅速响应、有序行动。
云南网记者 段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