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南织密民生保障网 托举群众“稳稳的幸福”
15日上午,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夯实民生基础增进民生福祉专场召开,云南省民政厅和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人集中介绍了五年来在夯实民生基础、增进人民福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民生底线兜牢筑牢,安全网越织越密
云南省民政厅副厅长和向群介绍,五年来,全省累计投入救助补助资金639.76亿元,有力保障了年均360万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并对230万人次实施了临时救助。2025年7月起,城乡低保标准较2020年分别提高16%和49%,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也提升了16%。改革深化带来服务便捷,实现了居住地申办救助全省全覆盖,并将特困救助未成年人年龄延长至18周岁。依托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积极转变。“物质+服务”救助试点也在全省多地展开,为困难群众提供多样化服务。
同时,残疾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的福利水平显著提升。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实行动态调整,并通过“全程网办”等便民措施惠及79万名残疾人;“精康融合”等专项行动切实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儿童福利保障持续完善,优化整合了儿童福利机构,出台孤儿成年后安置办法,并实施了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养老服务提质升级,“享老”成为新追求
老龄事业与养老服务协调发展,构建了全方位的老龄工作新格局。全省63万老年志愿者活跃在多个领域,贡献“银发力量”。旅居养老发展迅猛,床位达1.8万张,推动“养老”向“享老”转型升级。通过南博会等平台联动多省,推动银发经济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
此外,省委、省政府连续多年将养老纳入重要考评和惠民实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内容大幅扩展。中央和省级累计投入巨额资金,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实现了县级失能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全覆盖,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大幅提升,建成大量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老年幸福食堂”,完成适老化改造数万户。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探访关爱等制度相继建立,养老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同步加强。
就业社保双轮驱动,发展动能持续激活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胡小兵介绍,通过精准宏观调控,出台系列政策,累计投入巨额就业补助资金。重点群体就业底线被兜稳兜牢,创业活力有效激发,“七彩云南创业福地”品牌日益响亮。就业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建成大量“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零工市场等。“十四五”期间,全省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50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庞大,居民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顺利接轨全国统筹,覆盖人群持续扩大,实现法定人群基本全覆盖。各项社保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基金运行安全平稳。加快培育技能人才队伍,全省技能人才总量显著增长,人力资源服务业蓬勃发展,有力赋能就业创业与产业发展。同时,通过深化源头治理、加强监察执法、提升争议处理效能等一系列举措,切实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记者 赵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