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昆明市高标准规划建设滇池绿道 景观串珠成链 描绘生态画卷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7日 08:17:13  来源: 云南网

  滇池畔,微风轻拂,碧水蓝天,108公里绿道蜿蜒向前,串联起沿线54个湿地、46个美丽乡村。草海绿道上,骑行爱好者、散步游玩者身影交错;海晏村里,游客举起手机定格湖光山色;碧波万顷的滇池之上,草海开合浮桥如长虹卧波,连接东西两岸;咖啡集市上,民谣伴着香气悠悠地漫过草坪……这条蜿蜒的绿道,不仅串联起昆明的湖光山色与群众的幸福日常,更跃升为一座开放式的“城市会客厅”,成为昆明探索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生动缩影。

  从滇池绿道环草海段到晋宁爬齿山,共108公里的生态廊道全面对公众开放。“串珠成链,以线带面。我们的优势就是滇池这片‘母亲湖’,在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的同时,以绿道为切入口,建设高原名城会客厅和环湖生态屏障。”昆明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昆明市以“全国一流、全省第一”的标准规划建设滇池绿道,构建“山水林田路湖”的生态格局。

  为了打通城市“绿色动脉”,4年多来,滇池绿道在全面保护现有自然山体、滇池、湿地、农田乡道等生态本底,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打造出野趣盎然的生态景观,取得了“以道守界、依道带面、串道活链、借道展卷”的成效。同时,全面发掘美丽要素,多维度显示魅力空间,结合生态理念与环境特色,创新设计国内首座多孔拱形钢浮桥,打造以“七彩云桥”为主题的13座特色栈桥,以“物语小桥”为主题的17座特色跨河桥,并建设了30余处观景打卡平台,此外,滇池绿道以骑行、步行为主要方式,展现滇池“傍山瞰湖、穿林近湿、踏田连村”的多样风貌,形成都市休闲段、森林湿地段、乡村田园段、瞰湖踏野段4个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景区,将滇池绿道打造成滇池旅游黄金岸线上的最美风景台。

  滇池绿道不仅是生态道、风景道,也是致富道——108公里的滇池绿道上,有40多公里布局了新兴经济业态,围绕这条“绿色动脉”建设的重点文旅项目,点缀出了充满活力的“绿道经济”。

  今年暑期,草海绿道不断开展赛事和主题活动,在滇池绿道沿线举行的2025滇池国际咖啡文化嘉年华吸引了280.59万人次会聚于此;投资1.6亿元、由昆明文旅集团实施的滇池绿道环草海段东岸游径联通项目竣工后,草海开合浮桥在国庆期间对外开放,8天累计接待游客19.64万人次;滇池绿道旁的海晏村备受游客青睐,不断增长的人气让古老村落重焕生机,民宿、茶馆、特色集市应运而生……这条绿色经济“动脉”,盘活了周边资源,带动了旅游消费与村民增收,也让“网红地标”真正成为游客心中的“长红风景”。

  昆明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集团正准备依托滇池绿道,以“滇岸精品咖啡走廊”“东风坝开合浮桥”作为枢纽,构建复合型文旅商业系统,通过“核—廊—点”立体联动,系统打造可漫游、可停留、可转化、可持续的完整商业生态,打造滇岸咖啡生活方式策源地与昆明文旅新名片。明年,该集团还将围绕绿道重点打造滇岸咖啡走廊及东风坝景区、大观楼庾园景区,以多维度规划与分期建设推进滇池黄金旅游岸线发展。

  “滇池绿道不仅是承载绿色生态美景和历史人文底蕴的‘景观之道’,也是一个城市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型的‘经济之道’。”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昆明用大美的“小线条”,勾勒出新经济新业态,通过“串珠成链”的方式持续推动生态资源的有效利用,46个滇池沿岸美丽乡村依托绿道进行农文旅升级。下一步,滇池绿道将以大健康经济、研学经济、文化经济等为方向进行延展,持续激活产业发展动能。

  短评

  城市更新并非千城一面的基建扩张,而是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打造独具特色的魅力空间。昆明市用108公里的生态长廊打通环湖堵点、连接市场断点、串起城乡资源,塑造绿美家园、助推城市转型升级,形成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赢的绿色发展新格局。

  云报全媒体记者 熊明

责任编辑:孙寅翔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