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滇东大地层林尽染。在曲靖市马龙区月望乡月望居委会,云南海盛花卉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里,却是另一番生机盎然。百余亩花圃间,粉色、白色的康乃馨含苞待放,花瓣上还沾着晨露;数十名工人戴着手套,弯腰采摘、分拣,打包好的花束码得整整齐齐,正等着搭乘冷链车,开启前往海外的旅程。
基地负责人曾乾春一早就在花圃里转,查看花苞长势。中午时分,远远望见供电所员工高树荣、普荣提着工具包走进园区,他连忙擦了擦额头的汗,快步迎上去。
“高师傅,快来看看!今年这茬康乃馨品相特别好,荷兰的客户上周还视频选了货!”一见面,曾乾春的笑容里满是丰收的喜悦,拉着两人唠起了近期的种植与销售:“前三季度咱们卖了900多万枝鲜切花,营收刚破900万元,这成绩离不开你们供电的‘硬保障’!”
2018年,海盛花卉马龙基地刚落地时,曾乾春还在担心“用电跟不上,花品难保证”。如今7年过去,基地早已从“小苗圃”长成“出口大户”,8成以上的鲜切花,都能远销荷兰、英国、日本等国家,在海外市场站稳了脚跟。
走进种植棚区,这番“底气”的来源一目了然:温湿度控制器的屏幕上数字精准跳动,光照调节灯廊随自然光强弱自动切换,水肥一体化管道沿着花垄悄悄延伸,从育苗到采收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电力驱动的自动化设备。
“鲜切花要达到国际标准,差一点都不行。”曾乾春指着设备解释,“幼苗期每天浇多少水、施多少肥,白天和晚上的温度要控制在多少,湿度要多少才合适,连光照时长都要精确到小时,这些全靠机器‘把关’,而机器的‘心脏’就是电。”现在基地两台变压器连轴转,每月用电量超20万千瓦时。
“最怕的就是供电出问题,可7年多来,供电所从没让我们慌过。”曾乾春的语气里满是信赖,“每月都有人上门走访,问我们要不要增容、有没有用电难题,还帮着查线路、消隐患。”
最让他难忘的,是2023年7月的“抽水救急”。当时基地浇花水源不足,和政府协商后决定从红果寨水库抽水。起初大家觉得“是自己的事”,买了柴油发电机就开工,没敢麻烦供电所。可巡线的高树荣看到后,第二天一早就带着同事找上门,“用发电机成本高还不稳定,我们来帮你架线!”短短几天,抽水点就通了电。
“以前用发电机,抽一次水要1500升柴油,加上人工、搬运费,一趟得2万多元;现在通了电,同样的水量,电费才几百块,一年能省几十万!”曾乾春算起这笔账,语气里满是感激。
如今的曲靖,正借着滇中花卉产业外溢的机遇加速奔跑。今年上半年,全市鲜切花产量达2.36亿枝,同比增长23.07%;马龙区作为核心区,3697亩花卉现代产业园里,爱必达、英茂、世美等企业的温室连成片,年产康乃馨、玫瑰等鲜切花3.63亿枝,产值突破6亿元,“曲靖鲜花”的名片越擦越亮。
这背后,离不开南方电网云南曲靖供电局的“电力护航”。为了让花卉产业“快发展、少跑腿”,供电局以“获得电力”全国标杆建设为抓手,一边砸重金升级电网。今年,已投资近5.4亿元,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789千米,新增变压器680台;一边做细服务——出口旺季前主动上门巡检线路,为3.51万户小微企业省下1.28亿元用电成本,给49家新入驻企业定制“一户一册”接电方案,确保“接电快、投产早、用电省”。
一根根银线架起“绿色通道”,一台台变压器注入“发展动能”。在曲靖,电力不仅守护着花圃里的每一朵鲜花,更托举着高原特色产业走出云南、飘香海外,让“中国鲜切花”的芬芳,绽放在更多国际市场的货架上。
云南网通讯员 杜明彦 普荣 范学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