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完娃上学,步行5分钟就到车间;下午4点半先接娃去车间活动室,再回来完成剩下的活——这样的日子,比以前在家待着踏实多了!”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永昌服饰“妈妈工厂”,宝妈李姐一边熟练缝制衣物,一边笑着说。
如今,在兰坪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像李姐这样的宝妈已有171位。她们无需离开家乡,就能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这一切,都得益于兰坪县创新打造的“妈妈工厂”就业帮扶模式。
“妈妈工厂”能稳步发展,离不开党建的引领。兰坪县建立了“县委书记亲自抓、县委组织部部长具体抓”的机制,并派驻厂专班天天“蹲点”,从宝妈请假协调到企业缺设备缺订单,专班都能第一时间解决。同时,县里创新推出“四级联动”机制:县里定方向、专班盯进度、街道找厂房、社区帮招工。永昌服饰落地时,街道提供现成厂房,并给予“三年免租、两年减半”优惠,大幅降低企业成本。厂里还实行每日晨会和“红黄绿亮灯”考核制度,干得好有奖励,遇到困难有人帮,宝妈们干得踏实。
“刚进厂时啥也不会,现在每月能挣4000多元!”王姐自信地说。当地实施的“3+5”稳岗政策为宝妈提供保障:培训期3个月工资按阶梯发放(首月1800元、次月2000元、第三月2200元),企业免费培训技能;后5个月按计件工资比例补贴稳岗奖,满一年还能一次性领取全部奖励。此外,政府还提供生产奖补和就业奖补,街道对干满半年和一年脱贫户宝妈分别给予500元、1000元奖励。截至今年8月,永昌服饰已发放工资630余万元,宝妈月均收入超过3000元。
孩子放学没人管?永昌服饰贴心解决了“四点半难题”,在车间设立儿童活动室和学习室,配备绘本、益智玩具和课桌椅,还有志愿者老师辅导作业。宝妈张姐说:“以前总担心孩子乱跑,现在在车间干活,抬头就能看到他在隔壁写作业,心里特别安心。”厂里还开设“第二课堂”,宝妈们忙完活还能学习新技能,实现“自己成长、孩子进步”两不误。
三年内,永昌服饰已不再是当初的小作坊,实现“小升规”,年产值突破2300万元,产品远销墨西哥、加拿大等地。“妈妈工厂”累计带动1248人就业,其中不仅有宝妈,还有11名残疾人,实现了“一个工厂暖一方人”。
“妈妈工厂”是兰坪县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重要创新,不仅破解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难题,也探索出一条兰坪特色就业帮扶新路径。正如一位宝妈所说:“在这里,我们既能当好妈妈,也能做独立的自己——这样的‘妈妈工厂’,我们爱了!”
云南网记者 高祎祎 通讯员 和天勇 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