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医”路同行 | 如何告别白内障,重获清晰视界?医生带您一起了解
白内障作为全球范围内导致失明的首要眼病,其影响范围之广、危害程度之深令人瞩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许多人对这一疾病的认知却相当匮乏,甚至存在诸多误解。有人简单地将白内障与常见的“老花眼”混为一谈,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还有人出于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抱着“能拖则拖”的侥幸态度,导致病情逐渐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为了帮助大众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白内障,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的高玉菲医生。高医生将围绕白内障的症状表现、预防保健措施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详尽讲解。通过这次讲解,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正确认识白内障这一疾病,充分了解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和安全性,从而学会科学、理性地应对白内障,保护好自己的视力健康。
科普小知识
一、什么是白内障?——晶状体的“混浊病变”
我们的眼睛像一台精密的相机,晶状体就相当于相机的“镜头”,正常情况下是透明的,能将光线折射到视网膜上,帮助我们看清物体。当晶状体因为各种原因变得混浊、透明度下降时,光线无法顺利通过,就会导致视力模糊、下降,这种眼部疾病就是白内障。简单来说:白内障=晶状体从“透明镜头”变成“毛玻璃镜头”。
二、白内障的典型症状——这些信号别忽视
视力无痛性下降:最核心症状,看远、看近都模糊,且不会突然加重,而是慢慢变差。
视物模糊、有“雾感”:看东西像隔了一层毛玻璃,即使戴眼镜也无法改善。
对光线敏感或畏光:遇到强光会觉得刺眼,看东西出现“光晕”“重影”(如晚上看路灯、车灯时,周围有一圈模糊的光带)。
色觉改变:看东西颜色变浅、变暗(如红色看起来偏棕黄),或对颜色的分辨能力下降。
三、白内障的诊断与检查
怀疑有白内障时,需到正规医院眼科就诊,医生通过以下检查即可确诊:
视力检查:初步判断视力下降程度(如查裸眼视力、矫正视力)。
裂隙灯检查:最关键的检查——通过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晶状体的混浊部位、程度,同时排除角膜炎等其他眼部疾病。
眼底检查:通过眼底镜或眼底照相,检查视网膜、视神经是否正常(排除眼底疾病导致的视力下降,同时评估术后视力恢复潜力)。
其他辅助检查:如眼压测量(排除青光眼)、角膜曲率测量、眼轴长度测量(为手术选择人工晶状体度数做准备)。
四、白内障的治疗——“手术是唯一有效方式”
目前没有任何药物、眼药水、保健品能逆转或治愈白内障,无论是中药、西药还是偏方,都只能暂时缓解轻微症状,无法阻止晶状体混浊进展。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手术。
1.手术最佳时机:不是“等完全看不见”
过去认为“白内障要成熟(完全看不见)才能手术”,是因为当时手术技术有限;现在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只要白内障影响了正常生活、工作,就可以手术(通常矫正视力低于0.5,或患者主观感觉视力下降影响生活时)。过早手术没必要,过晚手术会增加手术难度,还可能引发青光眼、葡萄膜炎等并发症,反而影响术后恢复。
2.主流手术方式: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过程仅10—20分钟,无需住院(或仅住院1天),微创、安全、恢复快。
步骤1:在角膜边缘做一个2~3mm的微小切口;
步骤2:通过切口插入超声乳化探头,将混浊的晶状体击碎并吸除;
步骤3:植入人工晶状体,替代原有混浊的晶状体;
步骤4:关闭切口。
3.人工晶状体的选择:根据需求“量身定制”
人工晶状体有不同类型,需根据年龄、视力需求、眼部情况和经济预算选择:
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只能矫正一种视力(要么看远清晰,要么看近清晰),适合视力需求简单的老年人(如仅需看远走路、看电视),术后看近可能需要戴老花镜。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同时矫正远、中、近视力,适合需要频繁看手机、看书的人群,术后大概率无需戴眼镜,但对眼部条件要求较高(如角膜散光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价格也更高,且术后眩光较单焦点大。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适合角膜散光大的患者,能矫正散光,让术后看远更清晰。
五、白内障的术后护理与康复
手术成功后,正确护理能帮助视力更快恢复,减少并发症:
遵医嘱用药:术后需滴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和激素类眼药水(减轻炎症),按医生要求的频率和时长使用,不可擅自停药或增减剂量。
避免眼部外伤:术后1个月内不要揉眼睛、避免碰撞眼部;洗脸、洗头时不要让污水进入眼睛;避免剧烈运动。
注意用眼习惯:术后1—2周内避免长时间看手机、电脑,避免强光直射(可戴墨镜);阅读、看电视时注意光线柔和,避免眼睛疲劳。
定期复查: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需复查,医生检查视力恢复情况、人工晶状体位置,排除感染、眼压升高等并发症。
一般情况下,术后2—3天视力即可基本恢复,3个月左右达到稳定状态。
六、常见误区澄清
误区1:“眼药水能治好白内障”错。目前没有任何眼药水能逆转晶状体混浊,宣传“能治白内障”的眼药水多为夸大效果,长期使用还可能导致眼部过敏、角膜损伤等风险。
误区2:“白内障手术风险大,老年人不能做”错。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眼科最成熟的手术之一,创伤小、时间短,只要老年人平时生活和活动没问题,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控制稳定,都可以耐受手术,很多80—90岁的老人术后视力恢复良好。
误区3:“做完白内障手术会复发”错。手术会将混浊的晶状体完全摘除,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不会混浊,因此不会“复发”。少数人术后几年出现视力再次模糊,是因为晶状体囊膜(包裹人工晶状体的薄膜)发生混浊,称为“后发性白内障”,并非白内障复发,只需到医院做激光治疗(5分钟即可完成,无需手术)就能恢复视力。
统筹:唐莉娜
策划:赵玮 钱霓
视频制作:马芷荃 季颖秋(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