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张琦敏)10月20日,记者从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专场获悉,“十四五”以来,云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高于全省经济增长速度3.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3.2个百分点。
云南在促农增收方面有哪些主要做法?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夯实农民增收基础。聚焦“1+10+3”重点产业,充分发挥挖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补齐标准化基地建设、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品牌打造等产业发展薄弱环节,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基础不断夯实。“十四五”期间,云南农民收入构成中,有四成以上来自产业,特别是高原特色农业,对全省农民收入的贡献达3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
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升农民增收动能。坚持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持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持续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行动,提升就业能力素质;持续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做好用工保障服务。“十四五”期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每年稳定保持在1500万人以上。
稳定增加转移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全面落实相关补贴政策、做好低收入人口帮扶救助,促进转移净收入增长。各地还积极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稳妥推进改革创新,促进财产净收入增长。
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老百姓充分分享产业发展成效,增加收入。把党员、群众和土地、技术、市场、人才等要素组织起来,以“抱团发展”方式融入大市场;推进农业龙头企业“三个全覆盖”,大力培育联农带农经营主体,重点抓好四级农业龙头企业联创;积极开展机制模式的探索,全省涌现出了孟连牛油果“334”、蒙自蓝莓“622”、鲁甸小香菇“631”、弥渡大荒地黄瓜“3582”等一系列有效利益联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