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社会热点 >> 正文
《四明文库》普及读本来了!《宁波古籍中的传世之作》首发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5日 22:49:44  来源: 中国宁波网

原标题:《四明文库》普及读本来了!《宁波古籍中的传世之作》首发

活动现场。

甬派客户端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俞静娴

不久前,宁波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地方文献出版工程《四明文库》亮相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并举办了宣传推介活动。

如今,这部宏编载誉而归,在浙江书展主场重磅亮相——不仅集中展出了已编纂成书的342种、260册宁波古代文献,更同步首发其首部普及读本《宁波古籍中的传世之作》,还举行了“四明文库大讲堂”启动仪式。

精选61部经典勾勒四明文脉

据了解,普及本《宁波古籍中的传世之作》作为《四明文库》工程的精华提炼,精选了61种由宁波学人著述或内容与宁波密切相关、在海内外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传世之作,由当代权威学者撰写解读文章,集萃成编。

在选目上,坚持地方性、经典性、开创性、传承性原则,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科技、法律、艺术等诸多领域,全面呈现宁波悠远深厚的人文传统。

其所收典籍,上起东汉三国时期虞翻《周易注》,下迄清末介绍西学新知的《洋务经济通考》,其中既包括王阳明《传习录》,黄宗羲《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仇兆鳌《杜诗详注》等经典巨著,也包括现存最早的类书虞世南《北堂书钞》,还有体现生物分类思想的屠本畯《闽中海错疏》等。

王应麟《三字经》、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朱舜水《舜水先生文集》、全祖望《鲒埼亭集》等在知识传播和文脉传承上起到重要作用的作品,均在选目之列。

书影。

“我们希望能打造一部有温度的学术普及读物,在组建撰稿团队上颇下了一番功夫。”该书相关负责人表示。

最终撰写解读文章的,不仅有复旦大学、苏州大学、台湾东吴大学等知名学府的权威专家,也有来自宁波大学、天一阁博物院、宁波图书馆的本地学术中坚。跨地域的专家团队精诚合作,保障了全书深入浅出的解读水准与学术品质。

公益讲座助推经典阅读

首发式上,全市11家少年儿童图书馆收到了《宁波古籍中的传世之作》的捐赠新书。今后,该书将作为各馆的特色馆藏,在“我陪孩子读经典”等阅读活动中推广给青少年及家长,并通过设立专题书架、推送典籍导读等形式,引导小读者们从乡土文献中了解宁波历史,亲近传统文化。

赠书仪式。

在随后举行的“四明文库大讲堂”启动仪式上,主办方与宁波大学、宁波市文史研究馆、天一阁博物院、宁波博物院、宁波图书馆等五家机构结成合作联盟,共同构建持续性的文化传播平台“四明文库大讲堂”,将定期邀请专家学者,面向公众举办高质量的系列讲座。

启动仪式后,即举办了首期大讲堂,特邀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宋史研究专家、宁波慈溪人虞云国,以“晚宋四明史家胡三省的人文关怀”为题,解读这位宁波先贤在《资治通鉴音注》中寄寓的家国情怀与史学精神。

虞云国在讲座中。

虞云国提到,南宋灭亡后,无意仕途的胡三省把《资治通鉴音注》当作毕生的事业,把一生的理想情怀都寄托在了这本书里。

《资治通鉴音注》为《资治通鉴》作了广泛而又详尽的注释,凡纪事之本末、地名之异同、州县之建置离合、制度之沿革损益,莫不探源溯委,甚至对山脉河流的发源、草木虫鱼的名状、少数民族的源流、邻国的情况,皆尽可能依据史料而加以注疏。

在虞云国看来,胡注内容有两大层面,既有对《通鉴》文本的注释考据,即技术性的史考,也有对《通鉴》史事的评说,即思想性的史论。许多内容还寄托了他对南宋亡国的哀痛,倾注其对故国的眷恋。

《资治通鉴音注》结尾,有胡三省写的一首诗:“通鉴相随四十秋,黑头吾伊到白头。夜眠欲睡不得睡,昼坐似愁还非愁。经济满怀无用处,兴亡过眼欻如流。手编留与儿孙读,知得儿孙会得否。”

现场,虞云国特别分享了这首诗,表示作为其家乡的“儿孙”,对胡三省作《资治通鉴音注》的精神极为感佩。“百代兴亡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正是史家本色。

分享现场。

《四明文库》架起文化互鉴之桥

《四明文库》是宁波市委、市政府组织的重大文化工程,由宁波出版社承担编纂出版任务,并组建了由复旦大学教授陈尚君领衔的学术委员会。

项目自2021年12月启动以来,已出版四批成果,累计收录文献342种,分260册印行,内容涵盖宁波历代经、史、子、集、丛各类文献,计划于2025年底完成甲编第一期工程约500种文献的编纂。

本月15日,该丛书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期间入藏法兰克福大学图书馆,这是继2023年入藏美国密歇根大学、2024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举办《朱舜水集》首发式后,又一次成功的国际文化交流。此前,丛书部分成果还曾亮相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浙江周活动,两种王阳明文献更作为“市礼”赠予日本友城。

虞云国在讲座中。

“我们编纂出版《四明文库》,是为了将乡邦文献从束之高阁的珍本库里整理出来,并突破时空限制,扩散传播,以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同时,我们出版《宁波古籍中的传世之作》和启动‘四明文库大讲堂’,也是希望能借此普及传统文化精髓,让经典大众化,便于读者亲近先哲前贤,增强文化认同感。”宁波出版社社长袁志坚说。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