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通湖区水草养出“生态蟹” 今年预计总产值达6亿元
华声在线11月6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军 通讯员 王柳 谌娟)“这些大闸蟹是今天凌晨从养殖池塘里捞起来的,现在打包发往浙江、广西等地的客户。”4日中午,在益阳市大通湖万高水产养殖合作社销售平台门店,合作社理事长陈万高告诉记者,“池塘里种植水草后,养出的大闸蟹又肥又美。”
益阳市大通湖区依托上海海洋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技术成果,充分利用湖区丰富的水资源和水生植物,在养殖池塘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水草,推进形成“水草+螃蟹”生态种养模式。全区共养殖大闸蟹2.1万亩,今年预计总产值达6亿元,亩均年纯收入4000至5000元。
大通湖区是“中国河蟹之乡”,“大通湖大闸蟹”以其青背、白肚、黄毛金爪的特点在螃蟹中“独占鳌头”,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不仅行销国内,还出口到菲律宾、新加坡和阿联酋等国家。近两年来,大通湖区推动大闸蟹养殖向绿色养殖方式转变。大通湖大闸蟹协会秘书长周长明介绍,大闸蟹生长过程中要经历18次蜕壳,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连续高温易导致水体含氧量不足。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水草不仅净化池塘水中的氮、磷元素,还为大闸蟹生长提供了优质的水生环境,给蜕壳期脆弱的蟹撑起了“保护伞”,挂上了“营养袋”。大闸蟹在水草下蜕壳,躲避高温炙烤,成活率和品质显著提高。
大通湖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每年从财政拿出500多万元支持大闸蟹产业链建设,将其作为富民惠民的特色产业打造。大通湖区金盆镇王家坝村脱贫户陈海良夫妇,在一家大闸蟹养殖基地打工,一年收入14万多元。
一审:刘畅畅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