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云南网邮箱 云报邮箱
社会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社会热点 >> 正文
大通湖区水草养出“生态蟹” 今年预计总产值达6亿元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7日 07:57:37  来源: 华声在线

原标题:大通湖区水草养出“生态蟹” 今年预计总产值达6亿元

华声在线11月6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军 通讯员 王柳 谌娟)“这些大闸蟹是今天凌晨从养殖池塘里捞起来的,现在打包发往浙江、广西等地的客户。”4日中午,在益阳市大通湖万高水产养殖合作社销售平台门店,合作社理事长陈万高告诉记者,“池塘里种植水草后,养出的大闸蟹又肥又美。”

益阳市大通湖区依托上海海洋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技术成果,充分利用湖区丰富的水资源和水生植物,在养殖池塘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水草,推进形成“水草+螃蟹”生态种养模式。全区共养殖大闸蟹2.1万亩,今年预计总产值达6亿元,亩均年纯收入4000至5000元。

大通湖区是“中国河蟹之乡”,“大通湖大闸蟹”以其青背、白肚、黄毛金爪的特点在螃蟹中“独占鳌头”,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不仅行销国内,还出口到菲律宾、新加坡和阿联酋等国家。近两年来,大通湖区推动大闸蟹养殖向绿色养殖方式转变。大通湖大闸蟹协会秘书长周长明介绍,大闸蟹生长过程中要经历18次蜕壳,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连续高温易导致水体含氧量不足。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水草不仅净化池塘水中的氮、磷元素,还为大闸蟹生长提供了优质的水生环境,给蜕壳期脆弱的蟹撑起了“保护伞”,挂上了“营养袋”。大闸蟹在水草下蜕壳,躲避高温炙烤,成活率和品质显著提高。

大通湖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每年从财政拿出500多万元支持大闸蟹产业链建设,将其作为富民惠民的特色产业打造。大通湖区金盆镇王家坝村脱贫户陈海良夫妇,在一家大闸蟹养殖基地打工,一年收入14万多元。

一审:刘畅畅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